目前分類:網頁剪貼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狗的組織行動……幫雙B脫車罩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離無趣人 長保安康

【2006/8/22】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常跟言語無味的人在一起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美國西北大學「個性與社會心理」月刊報導,勉強自己聽一些沒意思的話,忍受一些惹人厭的行為,會增加自己的壓力,降低自己的注意力。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AKE TIME
 
Take time to read – It is the fountain of wisdom.
Take time to think – It is the fuel of action.
Take time to play – It is the secret of perpetual youth.
Take time to be quiet – It is the opportunity to seek yourself.
Take time to be aware – It is the opportunity to help others.
Take time to give – It is too short a day to be selfish.
Take time to love and to be loved – It is greatest gift of life.
Take time to be friendly – It is the road to happiness.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cKinnon 引用了一位伊朗 blogger 所提出 Blog 的三個作用/功能:




橋樑 (bridge) :翻譯或介紹國外的文章/資訊。要達到這樣子的交流,需要有人付出做些事,就類似 GlobalVoicesOnline 一樣

窗戶 (window):讓外面的世界了解當地的事物

咖啡館 (cafe):交換意見、交朋友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3 Wed 2006 16:20
  • temp

以下的經文比較是針對摩門經的「尼腓三書十二到十四章」與「聖經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的比較。對聖經而言,這一段記載是有名的「登山寶訓」,被稱為是耶穌的「天國大憲章」。而根據摩門經的說法,耶穌復活後到北美洲,對當時的人講了一段話,也正好是「登山寶訓」的內容。因此我就這兩段文字加以比較。
基本背景:

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人的一本福音書,用希臘文寫成,但用了許多猶太人的背景與文字。成書時間大約在西元50-70年之間。

摩門經原文據稱是現代人所無法瞭解的語文,透過約翰使密斯用烏陵和土明直接翻譯成英文。沒有參考任何資料,而且章節是在金葉子上即已分好。此書於1827年成書。此次所分析的尼腓三書十二到十四章,經旁特別註明是西元三十四年發生的事。

KJV,一本英文世界有名的譯本,新約部份是根據早期的「公認經文(希臘文抄本)」翻譯而成,於西元1611年翻譯而成。後成為英文世界非常通行的譯本。

雖然聖經曾經幾次被嘗試分段,而今日的分章是在西元1227年左右由蘭頓大主教區分的,而分節較早,大約是在西元後九百年左右。這些統一的分章分節應該不是什麼權威,因為分節有些「一個字」就成為一節,分章也有時並非切割在思路的段落上。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 Tips on Finding a Good Man

挖掘好男人的十個祕訣

1.He should be a good listener.

他必須是一位好的傾聽者。

2.Thinks and talks positively.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孤求敗──考試必勝專家




◆ 問診 ◆

   從科舉、聯考到多元入學時代,只要考試制度存在,都難免出現被詬病「只會考試,不會做事」的讀書人。明明在校課業名列前矛,每試必捧「書卷獎」,到了職場上,卻成了不知如何施展所學的「輸倦人」。

  劍魔獨孤求敗與這些「能當狀元,不會當官」的仕子類似,武功達青雲絕境,卻未以之行俠,沒留下任何義行供武林後輩景仰。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台灣受雇員工平均薪資微幅成長一.三八%,但物價成長率卻高達二.三%,實質薪資向下縮水。此時同步成長的卻是創下歷史新高的房價、大專畢業生失業率,及愈來愈驚人的學貸、卡債……。

嬌小的身材、精明幹練的袁曉芳(化名),在規模二百人的中小企業擔任高階主管,身上扛著七千萬的營業額。最近兒子進了小學,袁曉芳打算在台北市大安區買間離學區近的房子。

有天,房屋仲介打電話來,要他們去看一間四十坪大的公寓。仲介在他掛上電話前,趕緊提醒了一句,「記得帶手電筒。」

那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公寓,原屋主把隔間都打掉了,也沒有水電,但一坪高達五十萬,總價達二千萬。袁曉芳關上手電筒,心也沉到了谷底。

袁曉芳和他先生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兩人年薪加總近二百萬,不論是從人口統計、還是收入統計看來,他們都非常肯定自己是社會的菁英族群。但是,他們努力工作了十五年,面對三十年的老公寓卻覺得如此遙不可及。袁曉芳不禁自問,「我還是中產階級嗎?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ello Kitty磁鐵,免費!100天送出上億個。 今年4月底開始,全台籠罩在一股Kitty磁鐵風暴中,只要在統一超商消費滿77元,就能「免費」獲得Kitty磁鐵1個。Kitty搭配全店行銷的結果,讓統一超商5月份營收達到8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6月份更一舉衝高到93.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36%。
烤雞腿油飯便當,免費!一個半月送出9萬個。
今年3月底,中國信託推出「紅利點數也能當飯吃」紅利兌換活動,讓卡友到7-Eleven透過自動提款機(ATM),就可以「免費」兌換想要的商品,不但可以把紅利當飯吃、喝飲料、看報紙,還可在KTV唱歌時,換小菜來吃。到七月中為止,卡友已經兌換了130萬件商品,兌換點數超過3億點。
PHS 雙模手機,免費!2個月內送出5萬支。
今年3~4月,大眾電信PHS首次推出「0元手機專案」,消費者只要綁約3年,繳交499元月租費,就可以「免費」獲得市價1萬3,800元的PHS雙模機。這波0元促銷,一共推出2款手機,短短2個月內,大眾電信增加超過16萬名新用戶。
0元行銷強大威力
0元Kitty、0元便當、加上0元手機,它們通通透露出同一個訊息:0元行銷的強大威力。
「0元的概念,讓消費者感到興奮,並直接衝擊到心坎裡,」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別蓮蒂直截了當地說。她表示,當產業成熟到一定程度,競爭益趨激烈時,愈來愈多標榜免費的行銷策略,就會開始陸續出籠。免費產品,是讓消費者駐足的利器,0元,則是廠商最強而有力的行銷口號。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生活週遭已經充斥著免費商品。從0元手機、加油站贈品、百貨公司來店禮、信用卡辦卡禮、航空里程積點,到e-mail信箱和電腦遊戲,別太吃驚,它們通通免費!
0利率時代,加速0元行銷。「低利率時代來臨,讓錢變得不值錢,」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策略長陳倩如表示,因為利率低的關係,讓企業在推出0元行銷時,風險和成本都降低,更因此助長0元的大行其道。但看似大方的免費促銷,其實是經過廠商縝密的算計。「0元促銷不是不用給錢,而是以後再給,」陳倩如說,0元行銷的方式,是先降低消費者的使用門檻,等到消費者進門之後,再開始想辦法從他身上賺回來。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路難  柯裕棻

(舊文重貼)


不過是幾年前一個冬天的黃昏稍晚,當日黃昏短暫,匆匆下過小城那一年的第一場大雪。那是一座年年冰封五個月的小城,可是年年沒有人確實做好心理準備,因此第一場雪總是措手不及,如此倉皇進入冬天已成慣例。


那個黃昏我必須走上一座斜坡旁聽一堂關於尼采的課,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晚的主題是憤怒。我在鬆厚的新雪上趕路,薄暮中整排坡道的路燈突然亮起,直達斜坡之頂。四下無人無聲,新降的雪色如同完美的和絃那樣至情至性掩人耳目,使人不辨方位,如果沒有這排金花也似的路燈,恐怕我當晚難以堅持意志走上那片斜坡。


我不記得那晚我們講了尼采什麼,我反而記得那個老師身著苔綠色的大毛衣,整個人綠茸茸彷彿剛剛步出春天的溫室。那綠色的感覺如此奇特,以致於日後只要想起尼采的憤怒,我就直覺那樣的憤怒一定是那樣微妙的綠色。然而如果當天黃昏稍早我沒有循著路燈堅持走上斜坡,那麼稍晚那段關於憤怒之綠的莫名記憶將徹底從生命中錯過。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君子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顏氏家語》涉務第十一告訴我們
「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
國之用材,大較不過六事:
一則朝廷之臣;二則文史之臣;三則軍旅之臣;四則藩屏之臣;五則使命之臣;六則興造之臣,此則皆勤學守行者所能辨也。
但當皆曉指趣,能守一職,便無媿耳。」

我說我們都是高談虛論不錯,卻並沒有費人祿位啊,我們都朝九晚五勤勤懇懇去做事的,難道一時的空談也不允許嗎?。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知足"

               (1999年8月19日)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知足者常樂"。然而,老話不"老",至今深得不少人的推崇,並奉為佳臬,"身體力行"。通常人們規勸那些不滿足於現狀的人總是說:"你該知足了"。其實,這個"知足"是一個很虛無的東西,到何種程度知足?何以為足?動輒"知足",恐怕不是什麼好的人生境界,也不會有什麼進步,故此遺訓乃為謬論。

  清代李漁先生在他的《閒情偶寄》中說過:"善行樂者必先知足",他說的"知足"謂"退一步法",即:"窮人行樂之方,無他秘巧,亦止有退一步法。
我以為貧,更有貧於我者;我以為賤,更有賤於我者;我以妻子為累,尚有鰥寡孤獨之民,求為妻子之累而不能者;我以胼胝為勞,尚有身系獄廷,荒蕪田地,求安耕鑿之生而不可得者。以此居心,則苦海盡成樂地。
"換成現在的話說,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該知足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如在物質享受方面,有知足之心未嘗不可,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成百萬富翁,住豪華別墅,坐寶馬香車,攜絕代佳人,在這方面不要奢求,也未必不可作為生活準則。若將此推及人生,則謬誤百出,萬萬不可。就像我們國家一樣,解決了溫飽,還要奔小康,若以知足為本,或許連今天的溫飽也不會有。作為人自身,若以知足為本,那恐怕今天還在樹林中東跳西竄,何以為"人"?故而知足論只是一劑麻醉藥,而且知足並不能常樂,不過是一時的自我陶醉。

  知足大抵與封閉有關。有些人剛讀了幾天書,便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天下學問唯他最高,飄飄然,不可一世起來。而真讓他幹點什麼,便有如南郭先生,慌了神。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生之追求本無一個終點,哪來的知足?
這幾年人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必再為果腹遮體犯愁,於是有些人知足了,沉溺於對享受安逸的追逐之中,什麼酗酒、搓麻、縱慾,而將理想、追求都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想法,是人類為萬物之靈。

    人類堅持著跟自然對抗,跟不友善的環境對抗,

        打拼出一片適合於人類生活的空間。

    這種堅持,一直以來是是受到肯定的,一直到了科技太過發達的現在…

        要欺凌大自然變得是輕而易舉的時候,這堅持是不是過了時?

    堅持?   堅持一直都是一種美德嗎?

 

    (關於堅持的優點已經太多,簡直像文宣樣版洗腦一樣…)
    (以下是相關的資料覺得挺有趣給大家看看…)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2/22/n1232754.htm

【大紀元2月22日訊】我知道,這是一個越來越不相信眼淚的年代,是一個越來越把眼淚視為軟弱、視為煽情、視為做秀、視為虛偽的社會,我也曾被別人的眼淚甚至被自己的眼淚欺騙過,比如在那個被稱作太陽的領袖隕落之時;但我至今還是經常被生活中足以感動我的人和事動容落淚。前不久看中央電視台的《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頒獎節目,我又再一次泫然淚下,獲獎人物有歌手叢飛、民工魏青剛、村醫李春燕、郵遞員王順友等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感動了中國,但他們確實感動了我,讓我淚流滿面,哭的像孩子。
我也深知民間和網上對媒體頗多尖銳批評,批評媒體缺乏誠信,尤其批評媒體對重大事情或隱瞞不報,或混淆視聽。我同意這些批評,也曾撰文不以遺力地揭露過媒體的欺騙。但我仍然相信在淒冷黑暗的鐵屋裡,總會有點亮火柴的女孩;面對無冕之皇的華麗新裝,總會有說了真話的男孩。儘管火光微小,儘管人微言輕,但他們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因為他們代表了希望和真實,而這是最有生命的。

我也曾寫過一首詩,最後幾句是:「即便我受騙一千次、一萬次,我也堅信:總有一朵花是香的,總有一片情是真的,總有一滴血是熱的,總有一顆心是金的!」正因為有這樣的信念和癡情,所以我對感動我的人物毫不掩飾我的淚水,任它奪眶而出。況且我還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物,比如陳健,很多年前我就在黑龍江遜克縣雙河見過他,早就聞知他為金訓華守墓之事,此事在當時和現在都爭議甚大。另一位是這次的頒獎嘉賓徐本禹,他同時也是《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我曾想對他和他支教的小學有所表示,但他婉拒了,他發來的短信至今還很珍惜地保留在我的手機裡。他當初和現在都感動過我,所以我毫不懷疑他的真實性。
  
雖然舉國上下的污穢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但仍然有很多出污泥而不染的聖潔靈魂。我還可以舉出一些例子。

河北一老人白芳禮,在生命的最後19年,即從他74歲開始,用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陸續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他自己的生活如同乞丐,一日三餐經常是兩個饅頭一碗水。有一年他到南開大學捐款。學校要派車接他,他說不用,可以省下汽油錢給貧困學生買書,自個兒就蹬三輪到了學校了。在捐贈儀式上,老師把這事一說,台下一片哭聲。許多貧困生上台從老人手裡接過資助款時,雙手都在發抖。去年9月老人去世了,終年93歲。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那我還要當個工程師嗎?
感動人的力量?

Touching...
hitachi..uh..

工程師是對思維邏輯的挑戰吧…
相信工程師的嚴謹挑戰其他領域都能駕輕就熟的…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發現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認為死亡就是毀滅和失掉一切。換句話說,大多數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懼死亡。連提到死亡都是一種忌諱,甚至相信一談到死亡就會招來不幸。

  其他人則以天真、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認為有某種不知名的理由會讓死亡解決他們的一切問題,因此死亡就無可擔憂了。想到這裡,讓我憶起一位西藏上師所說的話:「人們常常犯了輕視死亡的錯誤,他們總是這麼想:『嗯,每個人都會死。死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過了。我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這個理論很美,但在臨終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在這兩種死亡態度中,一種是把死亡當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種則是把死亡當做自個兒會解決的事。兩者對於死亡真義的瞭解都何其錯誤啊!

  世界上最偉大的精神傳統,當然包括基督教在內,都清楚地告訴我們:死亡並非終點。它們也都留下未來世的憧憬,賦予我們的生活神聖的意義。然而儘管有這麼多宗教的教義,現代社會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數人想像這一生就只這麼多了。對於來世,如果沒有真正或真誠的信仰,大多數人的生活便缺乏任何終極的意義。

  我終於體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響力,絕不止於個人層面,它影響著整個地球。由於大多數人相信人生就只有這麼一世,現代人已經喪失長程的眼光。因此,他們肆無忌憚地為著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奪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毀滅未來。如同致力挽救亞馬遜雨林的前任巴西環境部長所說的,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類似的警告呢?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 http://www.wretch.cc/blog/bicem&article_id=2908294 整理過來的…


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一個沒什麼程度的問題,

一向覺得這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但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是「文學社會學」

內容主要是說明了文學在各個不同的社會、文化、氣候、.....等等的狀況下會有不同的文學風格。

書中說道,法國(一向是我們認為最浪漫的國家):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blog.webs-tv.net/idaida/article/88556

有時候,
買了一本書或者一張唱碟回家,
唱碟聽過一次之後,
不怎麼喜歡,
於是長久放在抽屜裡。

那本書,
翻過幾頁之後,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Intersting article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