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會很疑惑,這份工作到底該怎麼定位?

帶領一群人做一些有趣有意義的事情? 但有意義怎麼界定?

難道別的團體就缺乏意義嗎?

 

一個案子昨天剛落幕,洄遊專案,關於水保局農村再生的案子。

這次的合作模式,是與公關公司合作,再轉包。

廣告行銷的公關公司,目標是要讓行銷對象感受到亮眼。

這次的目標,是十組學生團隊,課程中彼此思考互動溝通之餘,

參訪成功案例南埔社區,再檢討思考自己的設想與當地可能的距離,

與所有同學分享。

 

這次合作,關於帶領學生思考的部分交給我們,

也就是我們常操作的平面遊戲,讓人思考怎麼跟人合作互動。

而公關公司,負責的大概是產出高品質的影音文字產品吧。

像是全程的攝影拍照,安排聯絡活動的前後種種。

 

前兩天的課程主要由我們負責,炳煌賣力的參與帶領討論,

希望學生能拿出更好的成果,更開放心胸的互相分享資訊,

為農村多盡一些心力。

 

第三天的活動安排,就看得出差異點。

影片觀賞,靶心圖討論,這也是我們能掌握的。

社區踩踏,聽導覽農民的心聲,這也是很好的。

豐盛的午餐後,全部人一起搓"湯圓"(儘管形狀不同..)

搓湯圓,是競賽, 競賽評分的意義?..我不了解。

在搓完湯圓的前後空檔,

 

原先的思考是與當地居民進行更多的討論與交流。

但想來是為了製作出團隊熱烈氣氛的影片,

公關公司則是推動學生去創作練習隊呼這件事情。

到最後,進行經驗分享,期待是各組到齊,

都可以聽聽別組經驗到收穫思考到了甚麼。

 

但此時隊呼的拍攝還沒完成,

於是大團隊等小組的隊呼拍攝。

感想是,是因為腳色的不同,所以執著的不同。

公關公司的目標是行銷宣傳,影音的產出才是優先的。

而我們內部經常聽到的討論,是怎樣讓學生思考,感受,分享。

這是一個差異點吧。

 

但也相對的,思考感受跟分享,沒有影音的紀錄剪輯的話,

只有參與者的口碑,沒有辦法進行行銷與宣傳,這似乎也是一個特點。

只是相對活動公司,大家開心,競賽,紀錄,精緻飲食,

耳目一新的流程安排等,到底學生學習了甚麼? 似乎並不是重點。

從我們跟ELS 引入的一些資訊,在這次課程也有派上一些用場。

像是常見的靶心圖,甚至訪談的一些想法技巧等。

 

所以相同的是,一樣要調配一群人共同做一件事情,安排食宿交通。

但是差別的是,如何共同,如何分享,為學生帶來的思考學習,是不同的。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