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副刊Ⅱ  言不及義

 ■李應命(斗南國中教師)

 至聖先師孔子畢生倡導「有教無類」,但獨對兩種人搖頭嘆氣說:「難!」分別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和「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前者一副腦滿腸肥,絲毫不肯用心思,當然是無藥可救。後者則值得細心探討:

 人與人相處,若總是「言不及義」,且「好行小惠」,確屬一無可取。倘使只「言不及義」,在「談正事,辦正務」,一切講求「效率」的場合,真會惹人厭惡,遭人唾棄;可是在親情、友情的交流中,講講的是「細水長流」,「慢工出細活」,那些「言不及義」的話,不僅不會惹人嫌,反而扮演著「橋梁」和「潤滑劑」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試想:家人或親朋好友間,每一次談話都必須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難道不會讓人感到太累、太「現實」或「壓力沉重」,而退縮、畏怯,甚或逃避嗎?這樣,感情將如何維繫下去呢!平常我們口頭寒喧的用語:「你早!」、「你好!」、「吃飽未?」、「散步呀!」……那個不是「言不及義」的閒話呢?人情味、親情、友情:不就靠這些「閒話」得以綿延不絕,漸入佳境。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蘇芊玲教授,曾在一場以「如何落實家庭兩性平等教育」為題的演講中說:「多少情感,都是在『言不及義』中建立的。」誠乃經驗之談,殊堪惕勵人心,奉行不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