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4701


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我在義大利皮蒙特的小鎮布拉與佩屈尼晤談片刻。

他所譜的生活樂曲絕對有現代的弦音。

「如果你老是慢吞吞的,就是愚蠢——這也絕非我們的目標。」

他對我說:
「慢慢來的意思是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
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能決定自己要多快。
如果今天我想快,我就快,如果明天我想慢,
我就慢。
我們所要爭取的是決定自己步調的權利。」

在本書中,
「快速」與「緩慢」不僅僅是用來形容轉換的速度,
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或生活哲學的簡單說法。

快速就代表忙碌、控制慾、攻擊性、匆促、重分析、
壓迫感、表面的、缺乏耐心、衝動、量重於質。


緩慢則恰恰相反:冷靜、謹慎、樂於接納、平靜、重直覺、
不慌不忙、有耐心、思考周密、質重於量,
如此才能與人、與文化、與工作、與食物、
與一切建立真實而有意義的接觸。

但矛盾的是緩慢並不一定真的慢。
從後文中我們將會發現:
以緩慢的態度從事一項工作通常會獲致更快的結果。

而且做事迅速之際保持緩慢的心境也並非不可能。
一百年前,作家吉卜林寫了:
當你週遭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要保持清醒,
而一百年後的今天,人們卻要學習如何保持冷靜,
即使急著要在期限內完成工作或是準時去接孩子放學,
也要懂得如何維持內在的緩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