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要讓別人打開心房沒那麼容易……
願意讓自己受檢視,才能讓別人願意被自己檢視……
這是我想要的溝通與交流。

奴性的思維,嘿嘿……
我必須感謝爸爸給我的開放園地,與我盡情的辯論,
我必須抱歉對爸爸的大小聲,不容情的維護自己立場。

他太盧,我太拗,加上老弟老媽都是意志不容易屈服的人。
(老媽的執拗,在於當自己想法跟別人想法不同,
表面接納別人,但其實又試著用自己的思維前進…
像是買衣服,煮菜,自己心中有了想法又要問別人…
當答案跟她想的不一樣,她又照自己的想法前進…
那又何必問呢…@@)

但造就我的獨立思考(?!)
還是,反抗的結果是,
故意說對方不想聽的,以觀察對方的回應?

很自然的站在反面立場作思考,不會輕易的認同……
well..我他媽的好個芝麻人……



獨立思考‧思考獨立  
                       文/楊茂秀

出處:here
  (登載於毛毛蟲月刊154期)

  獨立思考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用詞,說人家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種稱讚。

  可是,我們常常聽到在團體討論的時候,尤其是老師帶著學生的討論,學生發言常常會說:「我想,我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不是你要的答案……」當學生說這個話時,眼睛注視著主持討論的人或是他的老師,努力的察言觀色,要決定他的話是不是給他自己帶來安全,如果老師的表情有一點點不贊許,或者是困惑,那發言的人就會害怕,智巧的改變他的語氣,甚至他的內容。
  他的一起參加討論的人或是同學,看在眼裡,注意聽著,輪到他們講話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如果主持討論的人或他的老師,聽了他的發言,面帶微笑,微點頭,他們就會放心下來。這樣一個教學,這樣的討論過程中,參加討論的成員學到什麼?如果這是一個教學過程,我們教了什麼?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學生已經很好地學到一個東西:對權威順應是最重要的。
  這裡就沒有獨立思考了。
  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會依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識,能夠講出真正的有意義的話,我們要發展這種能力,讓他們不要去察言觀色,才決定自己的想法。該怎麼做呢?討論其實是最重要的一個 機制,討論能夠使得他們看出獨立思考跟奴隸思考的差別,可是討論做的不好,許多人漸漸就會安靜下來。有一個教授剛剛從美國回來,他用討論教學,希望學生多發言,希望他們有獨立的思考,可是每一次學生發言,都會被批判,會被修理,不到三個禮拜,教室就有了寂靜的春天。教授莫名其妙,他說:「我鼓勵你們說話,做一個獨立的思考者,而且我努力的對你們的話做邏輯的分析、哲學的分析、價值的分析,可是你們不抓住這個機會…」這個老師是不曉得鼓勵、不會促進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獨立思考的人無時無刻在做一種智性的冒險。當一個人將真正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他需要為自己的想法辯護,並且還有準備修改自己最基本的想法。
  我們在聽人家真正的想法的時候,不斷地在做評估,在形成理由,在做詮釋。聽的跟說的,結合起來,每一個個體就在團體中找到他們的位置。 在團體裡尋找自己自信的位置需要技巧,需要安全感,也需要互相欣賞的情懷。健康的帶有權威的問話、分析,以及對判斷的測試是必須帶著諒解,也就是說帶著支持的了解。
  獨立思考不是單獨思考,沒有一個絕對單獨思考的人,我們的思考一定會跟別人的想法、意見、評估產生關聯。 健康的權威,我的意思是說,會帶討論的老師,要有本事將學生防衛權威的心理放開來,不怕自己被檢視;因為自己不怕被檢視,也不怕檢視別人,開放性的對話才有可能。提出問題會被傾聽,會被了解,有了反應會被尊重,那麼自信的腳步,才能一步一步地踏的很實在。
  每一個在討論中提出的問題,都要受到鼓勵,而不是立刻給予評估,主持討論的人有時可以挑戰,要人家把他的信念說的更清楚,並測試他,但要做的很溫馨,做這件事時要讓人家覺得,你在反應他時所做的挑戰是對整個討論有幫助,而不是要證明自己有多好或顯示他的弱點。

  一個良好的討論就像是一群人一起參加智性的實驗,或者,一起在野外踏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