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再外展已經四年,是值得辦一個慶祝會的吧,也許也是歡送會的一種,因為四年,有種停滯感,有點長,是一個長長的撞牆期。

有點矛盾的是,遇到撞牆期,是該評估自己是否能夠度過嗎?
因為如果閃避離開,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然而停留是否只會是虛耗停滯?

回溯一下思考,2013年就是一個風波年。

2013年寒假,初次的澳洲營,心中掛念著她,想念著她。
2013年,一次次的課程,凸顯價值觀的差異,而我的原則不清被凸顯,一直被教導理解的就是權宜,一直以來的沒有標準是被習以為常的。也許是習慣於那些沒有原則架構的一切,並沒有期待去扭轉改變,已經是被煮熟的青蛙,不以為意了。

而男人的尊嚴無處放,資深的空殼被戳破,因為那些細節的種種都是我未及深思的,那些會比較好的細碎提醒,在課程的焦慮當中,在諸多事務湧上之際,在眾人細心考量之下,我唯一的反應只是,需要那麼在意嗎? 為了避免未來的一些困擾,在前期就設定規則,不是很合理嗎? 但當那些規則在我經驗之外,在偷懶怕事的我看來,似乎缺少了必然性。

然而本來就是習慣隨機應變,或是感嘆自己準備不足然後摸摸鼻子的自己,不正是缺少這些想法? 或者,就只是那些溝通的口氣與方式讓人大大的挫敗,因為期待必然性的解釋,但往往是為了以防萬一,是願意花多少功夫去努力去避免的思考。然而或許工程的訓練是思考必然性的邏輯性,或就很單純的是懶惰的一種表現方式。

但同時,也是男性主義的作祟,選擇抗拒心儀女性提出的質疑,維持自己的正當性,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能去應對,也是自卑的一種展現形式。

2013 年三月份,風險管理主管的大帽子讓人醺醺然,但不知所謂的頭帶著不知所謂的夥伴,不思我位的過了大半年,做甚麼都還是戰戰兢兢,任何決策都遲疑再三,是應該要知道的這個帽子與假殼束縛了自己,是關鍵資訊的判斷,跟資訊來源的判斷是很遲疑困惑的… 暫時無解,也許是是問問題的方式大大不正確-- 這不是單純邏輯推理,沒有辦法抓兩句話作為整個事件的核心,所以是跟關鍵人物釐清目標,與相關人物釐清作法,考量,影響評估? 又不敢得罪人,可能不敢據實以告,將事情修飾轉化過後讓事情更顯的羅生門…

三月的 Oversea youth, TP 上大壩,諸多討論,諸多情緒。一個認真求知求真的女性,一個備受挑戰考驗,因為試圖粉釋自己全知全能的形象。

四月 Active review,堪稱得意時光,課程執行還算順利,翻譯讓自己彷彿肩扛重任。

六月,滿 31 歲,年紀的混亂與慌亂開始影響著生活,是否在蹉跎光陰? 到底現況是如何? 到底為何辛苦為誰忙碌? 是不是自己開始思考抽身,所以開始迷惑困擾?

七八月的夏令營,勉強執行完,世界開始塌陷,但還沒失去光明,許多的爭議,許多的挑戰,許多的認知落差浮現。

九月,一條褲子的爆發,一場調解委員會,澳門的進退失據,

十月,21天依然緊抱著著這個費解議題不放,或許解開的一天我也已經奄奄一息?

十一月,訓練部的重擔扛上,而僵硬的互動依舊,緩慢遲疑的決策,各部門需求我無法一一回應,吃力勉強的讓事情持續轉動。

十二月,指導員訓練,冬令營安排,我無能去要求,只是被動的讓事情發生,處置,倚賴所有人的主動。

一月,澳洲營的開拔,訓練部主管對於冬令營的掌握度應該是多少? 我是否盡了責任?

二月,美國行,延續著那份不安,究竟自己的貢獻?究竟自己的決策?究竟自己的細心? 彷彿每一個決定都充滿了漏洞,每一個想法都不夠顧全大局,每一個期待都是個人的期待? 或者是因為沒有區分,自己的期待沒有必要沒有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同? 而自己的期待有多期待? 或只是依賴著希望有人幫自己解決問題?

三月,交接中,訓練部角色是否勝任的衝擊,在角色交接之間達到頂峰。究竟自己是否有貢獻? 有能力? 協調,更多的協調,更多更多的協調,需要給作法,然而我已經被塞爆了無法思考言語。

四月,討論中,聚焦中,事情漸漸被整理開來,於是似乎是重新開始的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