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
有去可以有很多種解釋方式。

它不是一個理想的工作。
因為鼓吹冒險而沒有設下邊界,
勇敢的過了頭也不是聰明的事情。

鼓吹冒險,但是怎樣才叫做合理冒險?
可是當一切都合理了,那麼爆炸性的創造也就無疾而終了。

我的工作? 或者該說我的期待?

一個好奇寶寶,好發高論,一肚子不合時宜。
卻又支支吾吾,畏東怕西,滿腦子衝突難解。
一句話沒講完底氣又癟了,這樣的一個我。

好奇寶寶,越是新奇難解的事情越是讓人心癢難搔。
我征服了微積分,儘管重修才飛過。
我征服了電磁學,儘管三修才完成。
我征服了台大,儘管是學長放水加營養學分。
儘管侈談征服也不過是高山前的小丘,
但我真切的知道我知道了一些事情,
我掌握到了一些知識,不管有沒有用。

而體驗教育? 像是新時代的教育之鑰?

http://deadly.pixnet.net/blog/post/29529508 (體驗教育與工業革命的關係)
1938年,因為工業革命的氛圍,杜威寫下了體驗教育的教育哲學書籍。
1941年,柯漢基於此哲學創立了第一所外展學校(Outward Bound)
1970年,體驗教育協會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成立。
1971年,PA (Project adventure) 成立。
1996年,High 5 Adveutre Learning 成立。
2005年,OBT成立。

1946年,世界上第一部『 電腦 』發明,其大小足有研究室房間那麼大。
1971年,研發出IBM-PC,搭配了微軟,電腦世界的故事才剛開始。
1995年,Window 3.1 的更新版本佔領了所有桌上電腦。
2004年,Google 佔了網路搜尋的 84.7%。
2010年,雲端概念發酵。
2011年,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普及化。

工業革命改變了生活型態,資訊革命是下一波,
google查得到的東西,不在需要牢記。

那麼思考型態,學校型態,是否會因應改變? 需要多久?

做為提供團隊訓練的一個社會產業,做為學生人格建立的一個工具,
OBT 能夠做的是與社會各個階層互動,協助各個團隊的形成與改變。

在台灣繼承PA的企業訓練發展,從與企業的互動開始,協助企業的團隊建立。
在企業的支持與肯定下,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隨著OB的邏輯與概念的資源加入,近一步開發戶外的課程,擴大組織的規模,
發展學生的課程,協助學生探討建立社會中互動所需的概念,
推廣至高關懷學生,也在老師以及大專學生之中播下種子,
終極目的在於透過在大自然的安全低衝擊冒險推廣年輕人勇於冒險的心。
同時也在社會各階層的非營利組織,政府公部門,等等的團隊中,
協助建立團隊的精神,開明的對話方式,尋求衝突的梳理等等。

可是OB是什麼? 體驗教育是什麼? 說了那麼多幫助到底是什麼?
以及一個組織如何生存?
尤其一個社會企業,兼顧理念與生存是如何需要智慧?
典型的中小企業規模,如何兼顧生存與發展? 人員如何帶領以及發展?

一者是服務的對象諸多而有趣,
一者是服務需具備的體能與心智而挑戰,
一者是組織營運的諸多面向而必須虛心。

一者是組織累積的能量沛然,從業界風評,到組織規模,到該領域獨占鰲頭因而加分。
一者是組織在發展中有許多歷史共業,有侷限也有格局,
也許有機會在組織發展中扮演什麼腳色?

於是儘管這不是很理想的工作,但卻有著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你我的能力足夠嗎? 但是這組織準備好了嗎?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現在是半夜,而我寫文章寫的很投入。
不如睡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