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2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隆隆的穩定運轉著,少了激情,少了困惑,少了煩躁,少了狂喜,一如往常。

遠方的伊人,她到底是何方神聖?

想起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雖然感情未到深處無法體會,但想來是大同小異的吧。

反射般的溫言,只為了恍惚中看到”呵”字背後的笑容,
心臟彷彿感受到遠方心跳而偷偷多跳個兩下,
為了她的期待和自己表達的慾望,在網誌畫布留下一筆筆色彩。

一切很直覺,直覺的令人迷惘。

而我此時只能順心,像是在海洋裡偋住呼吸,任由海流將我頭下腳上的在海水裡翻滾著。

當她一次次的確認,招喚我的靈魂以觀察我的神色,我像是試圖博取面試官好感的擠出最友善的笑容,甚至試著吞劍吞火以博一燦,直到她笑著嗔著跟我講著不必不必。

大海中並行的兩條船,一次次的拉開距離檢視。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所謂曖昧的美感,整個宇宙都好像是對方釋出的密碼,但往往只是自己自作多情。

猜著,這句話,那首歌,究竟是否有其深意?

自以為是的把自己擺上講桌,以為自己是萬眾景仰的宇宙中心。

其實不過是猜猜猜。

微醺,啤酒,我猜酒裡面有酒精,讓我即便不很知道到底想要說什麼也是這樣絮絮叨叨。

bluh bluh bluh, so what?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Nov 18 Wed 2009 23:47
  • 奔馳

飛奔著,飛奔著。

我不懂詩歌,我不懂文字,我只是傾洩。

有時,任由下意識遊走,捕捉著意識流的文字,只是一個字詞一個字詞的隨意聯想,以最快的速度將腦海浮現的字詞填入句子,於是煞有介事的格式正常但意義全然無法理解的文體就會出現。

只是key文太慢,意識流一停頓就難以為繼了。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不詳]

  每年六月至十月的台灣氣候炎熱,舉辦啤酒節遂成為政府單位和民間社團熱衷的活動項目,這原本是件好事,最起碼可以為各界人士累積舉辦活動的人脈和經驗,值得贊揚鼓勵。但許多興緻勃勃的人或許從來不曾想過下列二個基本的相關問題:(1)啤酒節是怎麼來的?(2)舉辦啤酒節的條件是什麼?

如眾所周知,啤酒節並不是台灣以及對岸中國大陸的傳統活動,海峽兩岸的民眾最早都是從國外媒體的報導,得知啤酒節的消息,後來逐漸有人因為留學,工作和旅遊的緣故,親身見證和體會國外啤酒節的樂趣,經由媒體的報導逐漸為國人所熟知,然後才將國外的模式引進國內,始作蛹者是台北市的各大國際飯店,從開始舉辦至今大約有十五年的時間,和台灣宣佈開放國外啤酒進口的時間差不多。大飯店舉辦啤酒節的後援則來自國外啤酒的代理商和進口商,他們的主要目標當然是為了促銷自己代理經銷的啤酒,所以舉辦啤酒節的本質純粹是商業行為和商業競爭的考量,但對消費者而言,除了多一種啤酒品牌和口味的選擇以外,他們也從啤酒品牌的差異獲得許多文化知識和地理知識上的教育。越多的品牌表示越多不同的產地和國家,這是啤酒消費者對啤酒最基本的認知。

不過,很少人注意到國外舉辦啤酒節的地點和啤酒廠的關係,也很少人注意到設置啤酒廠的地點和生產啤酒間技術性的關連,因為這些知識已經超越過一般認知程度,它們已經是「專業知識」了。除非你曾經研究過這些問題,否則,參加啤酒節對大多數民眾而言,就是一項活動而已,和看一場棒球賽的本質並沒有什麼不同。對於啤酒代理商和進口商而言,最後賣出多少啤酒才是重點,民眾是否有興趣瞭解那麼多東西,並不是他們能掌控的,也不是他們願意花力氣去追求的結果。於是同樣的循環一年又一年,每次都祇能玩同樣的戲碼(例如喝啤酒比賽,現場演唱或辣妹秀等),啤酒節漸漸的不再新鮮有趣,連廠商和主辦單位自己也提不出什麼好點子,舉辦啤酒節變成一種例行公事,甚至變成燙手山芋,雖不至於丟來丟去,但就是沒什麼新花樣。

於是,我們回過頭看國外的啤酒節,說真的,他們的啤酒節其實也玩不出什麼新花樣。以最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為例,我第一次去參加「慕尼黑啤酒」是1993年,第二次去則是2000年,其間間隔七年,從照片中顯示七年前的「慕尼黑啤酒節」,和七年後的「慕尼黑啤酒節」比較,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連啤酒節入口大門的設計七年來也完全一樣,即使如此,「慕尼黑啤酒節」仍然每年都能吸引數百萬的各國遊客,其道理何在?慕尼黑啤酒節究竟拿什麼東西來吸引大批遊客呢?

很明顯的,「慕尼黑啤酒節」如果祇是啤酒節的本身條件,是絕對吸引不了這麼多遊客,一而再,再而三樂此不疲的往返,「慕尼黑啤酒節」事實上是集合了許多條件,一氣呵成的結果。首先,慕尼黑是巴伐利亞的首府,慕尼黑是德國第三大城,也是南德政治,文化,經濟,交通的樞紐,遊客到慕尼黑來除了參加啤酒節的活動以外,還有許多地方可去,還有許多活動可以「續攤」;其次,歷經千年的努力,慕尼黑本身是德國以迄全世界公認的「啤酒之都」,形成「啤酒之都」所需的條件,包括啤酒原料,啤酒廠,啤酒館和啤酒花園,甚至啤酒學校等一樣不缺,而且數量驚人;第三,慕尼黑位居歐洲大陸的中心位置,不論從東歐,西歐,南歐,北歐哪一個地方過來,都很方便,歐洲本身的遊客數字已經足夠支撐啤酒節所需;

第四,參加「慕尼黑啤酒節」的啤酒廠都是世界級的啤酒名廠,知名度和號召力都足夠勝任,而足以容納數千人的大型啤酒帳篷,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視覺魅力。

何況更重要的事實是,遊客在啤酒節所喝到的德國啤酒,都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新鮮啤酒,色彩美麗,滋味香醇,配上美味可口的巴伐利亞家鄉菜,演奏和演唱都不停歇的樂團,再加上滿坑滿谷的人潮,誰能不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即使不拿「慕尼黑啤酒節」這種世界級的活動來比,我參加過的英國肯特郡「費佛夏姆啤酒花節」(Faversham Hop Festival),活動規模雖小,卻毫不含糊,照樣有板有眼,是什麼就是什麼。

台灣擁有什麼條件舉辦這麼精彩的啤酒節呢?我們連麥芽和啤酒花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如何想像啤酒釀造的過程?台灣的大型啤酒廠祇有一家,而且祇生產一種啤酒,叫民眾如何想像其他的啤酒型式?歷經海上烈陽熱浪的洗禮,漂洋過海來的啤酒,叫民眾如何想像出啤酒的新鮮美味?沒有大型的啤酒帳篷,叫民眾如何想像出高歌快舞的樂趣?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不詳]

最近我把研究啤酒文化的注意力,轉回我們台灣自己和對岸的中國大陸。驚訝的發現到在我開始研究啤酒文化的1997年,台灣已經擁有許多的啤酒館,出版界所出版的書籍為這個事實做了忠實的記錄和見證,證明台灣啤酒文化旺盛的活力。但是當政府開放民間釀酒已經屆滿一年時,書上所列的啤酒館卻泰半都消失了。許多啤酒館的工作人員不知道台灣已經開放民間釀酒的事實,他們絕大多數甚至根本搞不清楚「Local Made Beer」和「Imported Beer」,到底有何區別?如果連啤酒的專業工作人員都對啤酒世界一無所知,廣大的啤酒消費者又如何瞭解啤酒世界的真相?

許許多多的人以為有啤酒喝就代表這裡有「啤酒文化」,這樣的認知證明台灣數十年來的啤酒推廣工作是失敗的。當眾多的消費者完全沒有機會和管道接收到正確和完整的啤酒知識教育,而對啤酒文化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完全沒有知覺時,便證明過去的啤酒製造商和啤酒進口商,完全不在意或者根本不關心大眾知的權利。他們花費大筆鈔票製作華麗誘惑的廣告,卻從未在廣告中告訴消費大眾,如何去探索啤酒世界?他們祇告訴廣大的消費者「我們是最好的」,或者是「呼乾啦」,卻從不提供啤酒世界的重要資訊。他們除了在廣告,價格和贈品上拼命較勁廝殺以外,沒有別的專長。有些啤酒業從業人員抱怨「台灣人根本沒有品牌忠誠度」,可是他們卻從未問過自己「為什麼需要品牌忠誠度?」,他們也不去探究維護品牌忠誠度的「根本條件」和「基礎」。

發展「啤酒文化」的三個必備條件和基礎是一、啤酒原料;二、啤酒廠;三、啤酒館(或啤酒餐廳)。台灣長期處於菸酒專賣的完全壟斷時期,卻居然不曾引發大規模的民怨和抗議事件,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在於台灣缺乏生產啤酒必需的天然原料,絕大多數民眾從未見過真正的麥芽和啤酒花,連在家裏DIY的機會都沒有,叫他們如何發動抗議?民眾無知那也罷了,少數的啤酒進口業為保護自己的地盤和利益,不願意將國際啤酒業的資訊公開出來,教育有心經營啤酒館的人,形成二度惡性循環。許多站在第一線的啤酒館從業人員,他們連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能力都沒有,任由啤酒進口商予取予求。祇要他們認真一點,必定知道值得引進來推廣的啤酒品牌,絕對不僅止於市面上看得到的這幾種而已。他們的懶得求知和固步自封的心態,扼殺了許多賺錢的機會和管道,而他們卻毫不自知,這是多麼令人嘆息的事實!當所有的啤酒從業人員都停留在如此膚淺的認知時,大家便祇能做同樣一件事:在同一個領域和地盤內自相殘殺,最後沒有人穫利!這就是你在台灣啤酒產業上看到的真象。

(二)啤酒館文化

「啤酒館」(Pub)所擔任的角色和功能正如專業的咖啡館一樣,為啤酒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服務,如此而已。因此,評定一家啤酒館的優劣,就是從他的專業程度來論斷的。啤酒館應該提供各式各樣的啤酒和各地製造的啤酒,以滿足消費者對啤酒的需求,這是經營啤酒館的正規做法。可是,這麼簡單的認知在過去近百年菸酒專賣時代制壓下完全被曲解,即使你祇想很單純的開一家小酒館,做點小生意糊口,也辦不到,因為台灣的社會條件完全不允許你這麼做。許多人被迫去做不該做的勾當,賣不該販賣的東西,賺不該賺的錢。啤酒館的本質完全被扭曲了,人們最該學習的是啤酒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但他們被迫學習本來不需要的東西。

啤酒集本土文化和國際文化的特質與矛盾於一身,一方面它要配合本土的飲食傳統,開發出本土的特色啤酒;一方面它的原料、技術和設備都是進口的,帶有強烈的國際色彩,使得啤酒在宣傳推廣時不得不廣結善緣,甚至攀親帶故。無論如何,這個矛盾現象卻造就了啤酒的迷人風格,而這個特質卻是別的酒品在推廣時不需要操心和特別照顧的。它一方面熱情的擁抱群眾,另方面卻又冷酷的和群眾隔離;沒有人不知道啤酒,卻很少人深入啤酒的世界。這也是啤酒的文化特質。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8 Wed 2009 22:41
  • 叮咚

喇叭又響起叮咚的來訊鈴聲,一次次的期盼,一次次的失落。

另外一個自我對自己這種鬼迷心竅很不以為然,彷彿暗暗罵了一聲髒話之後轉身隱入黑暗。

Macho man,也許那也是自己追求的一個人格形象,蒼涼的在末日獨自生存,像是I am legend裡的威爾史密斯,就算面對吃人僵屍也能游刃有餘。

但Macho man看不得情情愛愛的兒女情長,只是想把我踢出門外去幹點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點開了熟悉的網誌,熟門熟路的瀏覽照片,不知道自己複習這一張張臉孔的意義在哪裡,卻只是飢渴的尋找一張又一張的淺笑。

多年前看過一個短短的鬼故事,在現實世界某個角落不起眼的小角色,沒有女人看得上眼,他卻在自己房間遇上了一個幽靈,觸手溫軟,但張開眼睛卻只有空蕩蕩的天花板。就這樣他們渡過了一夜又一夜,那幽靈還借了一個老婦的肚子為男人留下一個子嗣。

在照片裡頭,那女子是美麗的。或許只有美麗的照片才通過嚴格審核上了網路吧?!

於是我像是那被女幽靈青睞的男子,作著一場長長的思念的夢。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的確,孤獨的片刻才是創作的時分。

撩起的熱情,波動的情感,在那寂寞的時刻一點一點擠顏料似的,在文字的畫板上噴發。

想念這份安靜,只有對著螢幕喀喀敲擊鍵盤的聲音,沒有太多雜緒,只是這會兒有張臉孔不斷的腦海浮現。

漫漫長夜,自己的時間,有種歡欣有種失落。漫天漫地的幻想襲捲而來,快速燃起的花火瞬間熄滅,難以點起的木堆卻能燒個徹夜,而沈默的意味是什麼? 雖然我輕蔑的對這些幻想付之一笑,但仍然任自己在一種被流放的情緒中浮沈。

不知為何,Beyond的緩慢又在我腦海裡重複播放著。

一雙鐵翅膀 送我到這地方 天快亮 捨不得這機場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思緒總是在一次一次的整理後更清楚。

究竟,生活的浮光片影之間,經過了什麼。

也許向前邁進,就是在撕裂一些什麼再修補一些什麼之間展開。

* * * * * * * * * * * * * *  * * * * *

「奉文字之名…」,筆友版的起頭,一封封的信件,現在只剩一個有趣的低沈靈魂,在BBS gmail 部落格 msn 來來去去的進行文字的網球揮拍練習。

有趣,也許是因為她的經歷。

有趣,是因為我們的話題很快就能達到一個理解。

但勾起我心弦的,是什麼呢?

也許是因為她的犀利。

同樣在文字世界打滾已久,她嗅出了我的淡漠,看出了我帶著淡淡嘲弄的語氣背後是一個冷硬枯燥的靈魂。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男孩像是一直用手背抹去鼻涕,手上握著玩具汽車,臉上沾著泥土。

女孩像是一直用手背抹去眼淚,手上牽著絨毛娃娃,眼神帶著天真。

甚麼時候開始,男孩就學會像爸爸一樣穩穩站著,眼淚往肚子流,雖然還是想躲在媽媽的懷抱裡依偎。

甚麼時候開始,女孩就學會像媽媽一樣張開雙手,關愛往懷裡送,雖然還是想待在爸爸的掌心被呵護。

男孩,女孩,有時是能夠並肩作戰的戰士,有時卻又像孩子般任性,探尋著關心在意的目光,以撫慰自己的失落心焦。

是父親,是兄弟,是小男孩。
是母親,是姊妹,是小女孩。

其實,伴侶的關係就是三種角色的混合吧。

忘了感動的男孩,聽著女孩的鼓舞而感受著,女孩的箴語而警醒著。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i, how's going?
---I heard you from my friend just finish her Europe trip.

Ah, great. I didn't hear anything from her so a wonderer wether she's well.

---yeah, the on I mentioned before.

---Shes said you are a great host, so gentle so kind..

That's nice to here. 8)

---She almost fall in love with you....(well, this sentence is made up by me...sorry..)

---How are you recently?
---Enjoy student life?

No. It sucks. Working the hole day, no free time, no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except the weekend.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at are you doing?

I dont exactly know.

All that I know is there is a magic, probably from deeply human desire, transfromed into emotions.

The emotion triggers me talking whole night, cant do anything else.

I am wondering what the heck it is.

It's never happened to me before.

But everything’s so unclear.

While we paused, silent for while, then something beeps that warns something is missing.

Seems I can no more just walk away and laugh at foolish behaviors of lovers couples. I can sense the insane desire rooted in one's mind.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義達-那女孩對我說

*那女孩對我說 說我是一個小偷 偷她的回憶 塞進我的腦海中
我不需要自由 只想揹著她的夢 一步步向前走 她給的永遠不重

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喜怒哀樂。

一段又一段的詩詞,高低起伏。

那女孩訴說著,訴說著。
我聽著,聽著。

她召喚起陳年的往事,那些跌跌撞撞的不愉快。

如果說
我的文字帶著淡漠像是乾咳的說書人鏗鏘著,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的思維不能鑽的太深。

過著日子,偶爾想想,嘆口氣,把思緒折疊起來整理整理,寫下來。

繼續日子。

有個朋友,一直說也許有一天我就會把他忘記了。

只是想說,這種感覺我也有過。

那你也會記得我嗎?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age

思 沙 龍

2009.11.21(六)「六0年代」的「破」與「立」

講者  南方朔  (文化評論人)

主持 張鐵志 (文化評論人)

13:30-15:30 放映紀錄片〔The Sixties: The Years That Shaped a Generation〕

六0年代是自我中心的、反權威的年代,同時也絕對是令人振奮的時代。從種族平等、越戰、反越戰、嬉皮運動到登陸月球,這無疑是二十世紀最獨特、最躁動、最喧鬧的十年。 

15:30—17:30 沙龍

1960年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甘迺迪宣示就職,三年後,遇刺。同年,北卡羅來納州四個黑人靜坐抗議餐廳的驅趕行為,引爆黑人人權運動,反隔離,要民權。1965年越戰開打,300萬青年遠渡亞洲,上了戰場;同時間,反戰運動如火如荼,學潮、嬉皮文化、搖滾樂、同志解放…舖天蓋地。

自由、保守;衝突、包容,價值快速崩解又迅速重建,「六0年代」的「大破」與「大立」如何解讀?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6 Mon 2009 16:13
  • 森林

乾枯的森林,灰白衰敗,氣勢依然,森森嚴嚴,重重疊疊。

巫妖王斜倚在寒冰王座吸吐著寒氣,麾下是乾硬無血色的枯骨大軍。

巫妖王嘶嘶的呼吸著,在這凡人看不見的森林裡頭冷然傲然。

春天女神帶來一股四月風,巫妖王的心臟猛力一跳,久未搏動的心臟早已讓巫妖王忘了它的存在。

春天女神為這片凍土嘆息,自花籃掬起一把花瓣,向天空灑去,嚴冬厚重雲層散開,和煦陽光下的甘霖簌簌滴下,萬物開始滋長。

藤蔓纏繞了枯骨大軍,巫妖王眉頭深鎖,這亙古不變的寂靜竟爾被打破。雨點滴落巫妖王的臉頰,巫妖王回憶起淚水流過臉頰的滋味。

巫王王舉起手臂,想指揮枯骨大軍將春天女神留下卻無能為力。

因為巫妖王心中的正義大於他的慾望,
因為春天女神何時曾受巫妖王的擺布。

春天女神的目光遠遠揪著巫妖王,眼神裡有溫柔有冷硬,有嘆息有歡欣。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陌生又美麗,愛利斯的夢遊仙境,綠野仙蹤的歐茲國。

費思量皺眉微笑的一場夢境,
我是如此的無知貧乏,單薄襯衣在溫暖的雪國呆立。

---------------------------------------------------------------------------

突然想愛你(丁噹+周華健)
作曲:李玖哲 周立銘 周華健


填詞:李焯雄 編曲:吳慶隆 監製:朱敬然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from PPS link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者的故事。

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他開始了他的旅程。

但是,由於他希望完全由自己獨得全部的榮耀,所以他決定獨自出發。

他開始向上攀爬,但是時間已經開始變得有些晚了,

然而,他非但沒有停下來準備他露營的帳棚,

反而繼續向上攀登,直到四周變得非常黑暗。

山上的夜晚顯得格外的黑暗,這位登山者什麼都看不見。

到處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再怎麼會堆會整理,也只是一個良好的倉庫。

一個倉庫是很容易把一頭牛一個人藏在裡頭的。

面對如山的書牆我趾氣高昂,不可一世,

但是誰能告訴我出口在哪裡?

書又不能吃也不能喝,了不起阿?

費盡千辛萬苦見山不是山,拆開來了之後還不是要組回去?

組得回去嗎? 甭瞎拆啦。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會成為習慣嗎? 你又問。
於是我浸入思緒的冥河,撈取意識的殘渣,在手中搓弄,在鼻頭深嗅,到底這些對話,這些對話形成的你,是什麼模樣?

這一切像是夢境,夢中你我眼不聰耳不明,甚至只能片段回想。
但一切在腦海演化卻又真實的不能再真實,但張開眼睛,卻又什麼也不曾掌握。

也許這只是夢境,卻漸漸輕輕的揪心。
不斷提醒自己醒醒,卻似疲倦駕車者輕易陷入昏沈。
昏沈中呼喚起靈魂深處的恐懼與期盼,
與你具象的美麗,空靈的詞藻疊合,
我伸出雙手想要擁抱些什麼,卻只有迷濛霧氣。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Nov 14 Sat 2009 21:30
  • 牽掛

me056

一個人的世界有種純淨,像是不加鹽的水煮菜,並不好吃,但不會讓你致癌。

如果離開一個人的世界,世界會變的色彩明亮,但不穩固的心,卻因為猜測疑懼而蒙塵。

有種衝動,想動個手術把漸漸浸泡在思念毒素的心摘了下來泡在福馬林裡頭,省得費心傷神。

我決定換個音樂,暫時關掉思念的這個思緒。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