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討論誰高級誰低級 誰挑撥誰分化
不如討論 為什麼這無法被釋放的怨氣
在怎樣的結構中被不斷操作
誰是作用力誰是反作用力 誰是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根據我的歷史見解 台灣的文化主體自從漢人來台開墾後
就如同中國的歷史一樣 是以漢文化為主體再融合不同文化
而中國的漢本位思想 把遠邦都當成蠻夷的思維
地處邊陲的台灣也不例外 不需要別人來貶低
就已經看不起自己
像是澳洲 以罪犯流放地為起點的國家
加上對現狀不滿的自由公民
都是縣時生活中不得意者才會遠赴他鄉尋找機會
在文化上如果停留在母國的價值觀判斷
那麼自己永遠是低下卑微的一群
所以澳洲喜歡不斷強調那是澳洲風格
就如同台灣也喜歡強調這是台灣味
也許一直到國民政府台來才真正面對大中國小台灣的衝突
之前的清廷統治的挑戰也沒有國民黨來的大
而後的日本統治也不須太在意台灣人的想法看法
國民政府來台的水準跟台灣社會當時的水準
也許不能放在同一個尺度衡量?
久經爭鬥兵馬倥傯之師 遇上 穩定發展五十載的台灣
神經緊繃的一群人遇上頗有理想的一群人
摩擦在所難免 權利的鬥爭可說是必然
只是過了五十年
國民黨仍不能面對 民進黨又不斷灑鹽
誰在挑撥分化?
也許不能冷靜看的人都是被動員的一員?
也許應該多一點悲哀與追思 少一點的憤怒?
但這是否能夠撼動大政府?
也許多辦幾個紀念會研討會 淡淡的追思
配上連署 迫使政府做些改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