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要介紹女朋友,在msn中跟這據說很正但從未謀面的藏鏡人對話,三句兩句就陷入沈默。過往會覺得自己太遜,想不出對應的話題,苦苦支撐著乏味對話。如今? 既然你不想多談,那我也不想多廢話,何苦?
msn安靜了,facebook也寂靜了,部落格文章編輯器開了又關,總是定不下心去敘述些什麼。
用了晚餐,八時多的夜。
宅了一整天,在螢光幕前再也呆不住。
換上行裝,背起背包,踏出家門,走入稀疏雨絲中,走入街道的騎樓與招牌中。
順著和平東路,漫畫出租店,網咖,便利商店,這些就在家裡不遠的元素,但卻幾乎沒有造訪過。
在富陽街交叉口就是上乘三家,似乎是賣氣氛的小火鍋店,也許食材高級新鮮,不過個人嘴拙分不出所以然。
經過銀行,通訊業者門市,信義房屋,沿著信安街前進,目標是一兩年前造訪過的清水溪書局。
經過一個有點熟悉又陌生的鐘錶雜貨店,記得自己哪張張學友還是鄭中基的專輯是在這買的? 退一步端詳一會,門口已經褪色的標誌寫著,CD 卡帶專賣,那應該就是了吧? 曾經的專賣店已經fade away,曾經的歌手也已經從歌壇fade away,只有思考著十年前後的我,在店門口若有所思。
接著是一個平淡無奇的麵包店,但去過澳洲回來,發現再平淡的麵包店都比澳洲的麵包店來的豐富,呵。
前頭佔了大半車道的辦桌,掛的牌子是邢府王爺聖誕,心中動念,如果就這麼做了下去吃吃喝喝,可有誰會反對? 這些人是怎麼受邀而來的呢? 看著那些還挺硬朗的老人家們吃喝談笑,想起下午講到眷村的榮民們,但這些老人家嘴裡熟悉純正的閩南口音卻說明了一切。
榮民,一群經歷過歷史擺佈的人們。一個個都是活歷史,有多少故事藏在其中?
1949,2009,今年突然好多的故事,好多的歷史,像是突然被發現一樣的在媒體,在書局,在一甲子之際留下許多見證。
慢慢的走著,左手邊是跟同事來吃過的熱炒,也許在我身後轉彎進巷子的白色轎車就是同事的車?
看準了一個熟悉的十字路口右轉,是一個黃昏市場,快九點的現在已經收攤了。但有趣的是在這個區域就看到好幾個歐美的金髮朋友,一對黑髮男女在我面前不知在說些什麼。一個金色短髮穿夾腳拖鞋的男子行色匆匆不知要去哪,有點禿頭但背著背包的大叔熟門熟路的走進了便利商店。有趣。
台灣,越來越國際化了嗎?好像跟他們攀談兩句,但卻好像沒有什麼立場與理由?
經過嘉興公園,芳和超市樓上就是清水溪書局,卻不知是否有特殊定義,像是相對於濁水溪在南邊的清水溪書局在北邊,或是隱喻濁水溪以象徵台灣?
門口拿了藝文資訊,拾級而上,脫了鞋,踏入原木地板的書局,一種舒服的感覺突然充盈。 是書的感覺,是空間的感覺,是…什麼的感覺? 在空間的中央併了幾張桌椅,桌面試玻璃或是透明壓克力,底下就是綠油油的盆栽植物,綠意沁心。
晃著晃著,好多的書,好多,好多。
這麼多人的心血,以文字圖像製造意義,載在紙上躲進書內匿入架中,等待下一個有緣人以釋放意義。
歷史? 藝術? 好多,好多,好多。
看著看著忽覺腹痛如絞,無處取大黃湯服之,儘管冷熱皆有益。只得尋Toilet以洩之,冷熱皆無忌。有咖啡座的書局應該也提供廁所吧?不然就要面對一個男子漢的逆境…想拉屎沒廁所。幸好警報順利的解除了。
離開toilet,被童書繪本吸引住了。翻著廖添丁的故事,看著裡頭重現了台北那些日據時代建築的繁華,故事中那些建築物美輪美奐,而非現在回顧只是冷冰冰的缺乏生命。
ref:
給七八年級生的『廖添丁』繪本
蔡達源從全世界2600多件脫穎而出的作品:《廖添丁》是阿,這是台灣阿。 回顧自己的故鄉,原生之處,是什麼讓你感動? 想起在澳洲Alice Spring的 YHA看奧運開幕式的轉播,那一個個穿著祭孔服的學生面強發光桌子組合出的倒數數字出現中文的感覺,一種自己熟知的文化,故事,背景,被全世界看到的感覺。
那店內的貓也是一絕,任意的在陳列的書籍上找個角落窩起來睡覺,呵呵。
書店九點打烊,踏出書店無可無不可的往自己母校大安國小前進。
是何時圍牆換了呢? 親切多了的柵欄,相較於過去的水泥圍牆。
在裡頭繞了一圈,茂密的花園,以及通道上頭的藤類,還記得當初被九重葛刺到過?國小附設的幼稚園,畫著的是典型迪斯奈的形象,不知道有沒有版權問題? 又如果回到台灣意識,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的是外國的王子與公主? 又是不是中國文化的意象中沒有所謂的幸福與快樂? 只有責任跟責任還有責任?
夜了,緩步回家,但心中卻是充實的。
走一走,似乎就比較清楚自己在幹什麼?
憤世嫉俗嗎? 在乎什麼呢? 唔……
安步當車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