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嚕啦啦 為身上烙上了一個印記

一個橘服的驕傲 一個服務員的自覺 

左肩責任,右肩榮譽的老生常談也深深烙在心底。


但也因為這個烙印,

午夜夢迴時分會為之輾轉反側難眠。

像是刀之兩刃,一方面因此驕傲,一方面因此而自卑--

當自己符合自己心中的期許時,就能因而驕傲,以身為嚕啦啦為榮。

可是當自己背棄了自己的期許時,反因而自責,

驕傲的印記變成了心中深處疼痛的源頭,

每次的觸動,只回想起那畏懼壓力的躲避。


先在自己心中給自己打了個大大的紅色叉叉,

認為自己不足以被團體認可,因為自己已經首先不認可自己。


那一年大一,大大小小的活動,講求主動負責的高壓環境,

我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扛起責任,無法做出決策,

不會主動攬起責任當領導者,

即便偶然間成為領導者,不安定的心,無法領導,所有事情都是身旁的同期協力完成,

而我只是呆若木雞的只會說好....


不禁想起那年國一,新任的班長,卻一點決策力都沒有,把單純的事情想的異常複雜,那種無力感。

大概,是試著想要讓所有人滿意的心,逼迫自己達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因而折騰自己吧。


那一年暑假,帶領中我找到一點自信,但在壓力中似乎失去更多的自信。

玩學弟妹嗎? 振振有詞的學長姐,在營隊中尋找快樂,

學弟妹脆弱的心,是不是也在這快樂之中,不知不覺被玩弄著ㄋ?


戲耍的活潑好動靈魂,碰上沉悶的遲緩靜默靈魂,

一個寧可對方同樣的有趣,以為對方有同樣的靈活意志,變幻多端,想要Have fun。

一個寧可對方給予多一點明確肯定,讓自己有可以依循的思路,想要make no mistake。


一個是你不問我不說的學長姐,

一個是覺得很多問題好像不應該問的學弟妹
--因為覺得那些問題都應該是自己的責任,
--學長姐的態度也傾向於把學弟妹的問題歸類成上站前準備不足。
--如果詢問帶來的是指責的態度,消遣的態度,
--願意發問的人確實是抗壓性高,或者是能夠分辨出學長姐這無意義的語言不需理會。
--可是如果聽的人習慣把一切話語都聽的很重,於是說話的人累,聽話的人也累。
想要make no mistake,如果有mistake,那一定是自己的mistake。

左肩責任,右肩榮譽嘛,所以事情不如預期,自己就該攬起責任,
即便內心深處不接受自己應該承受這責任,但是自己的認知逼迫自己的心理承受這壓力。

營隊結束了,這是一場自我挑戰,學到了什麼?
...不是很確定...只確定心沒有被安頓,只有更浮躁。
...身處嘈雜的環境,鬧轟轟,我完全失去事情先後順序的安排能力,
....同樣是想要make no mistake,但是mistake或許是必然會發生的?
...能夠做的 只是堅守自己的觀念去徹底執行吧。
...可思維不固定的人,迅速的轉變著觀念,最後沒有信念可以依據,變成茫然的狀態。

不滿意自己,不覺得自己應得掌聲,甚至得到不少不堪,封閉的過完大一,茫然的授服。

那一年大二,一階填服務員時,沒有中選,

鼓起勇氣的嘗試落空,本來就隨性而為的自己,也就做罷,至少我試過了。

心神放在學校裡頭的種種,其實也還是處於一種茫然,

但至少沒有來自學長姐的壓力,鬆了一口氣同時又有些失落,覺得自己像是逃兵。

逃避跟同儕的互動,逃避跟上級的互動,因為我不知所措。

逃,就逃吧,就這麼逃過了大學生涯.

那一年大二暑假,可能成為營隊總招,但是因為寒假沒有出現,
所以變成比較不穩定的因素吧,最後我不用負起這責任,鬆一口氣,也有點失落。

那一年大二暑假,還是不懂得發問的愣小子,心底軟弱的愣小子,
扛著所謂制服的名號,但其實心裡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我從來沒有問,也就從來沒有人跟我講,所有人都認為每個人應該知道自己的腳色吧。
但我不知道。
一樣跑著活動,一樣的參與著,一樣的茫然著,很鳥的很鳥的,
表達能力失能的過完在嚕啦啦的營隊生活。
從此,夠了。

逃,就逃吧,就這麼逃過了大學生涯。

驕傲的印記,變成午夜夢迴隱隱作痛的傷痕。

心底不斷有個聲音說著:"你不配!!你沒有那個資格擔起這榮譽"

小小聲的自衛說道,說自己盡力了,

但無法撼動那自己換化出來的嚴苛自我,冷冰冰的蔑視自己。


這種蔑視自我的情緒,從何開始,已經不可考。

估計是感染自爸爸的不安,

家中老么的爸爸,似乎被當永遠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不成熟。

於是他的孩子也像是永遠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得不到足夠肯定的孩子,也不習慣給別人太多肯定。

於是得不到足夠肯定的父親,他孩子也得不到太多肯定,

於是這孩子未來也將成為另外一個孩子氣的傢伙。


像是海峽兩岸的親戚,

呆在台科裡頭,跟嚕啦啦漸行漸遠,

雖然血濃於水的,肯定彼此有關係相連繫,

但心中的台灣海峽卻難跨越,

久而久之,彼此語言是相似的,但也漸漸不通。

不同的共識建起了溝通的藩籬,

即便相逢,見面,寒喧,也搔不到癢處的左右而言他。


幸而,在畢業後的活動中,重新掌握起一些感覺吧,

像是一些上輩子認識的朋友,重新開始認識。

因為緣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