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外的挑戰中,讓孩子挑戰自己極限,自發的合作與協助。
也看到台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挑戰困難,看到非營利組織的價值,在陪伴與帶領中,讓孩子能夠在愛中長大。

工業革命後產生的學校,工廠一般的設計思維,從教室逃跑的學生,自己親身的求學歷程,
孤單的念書,團體的霸凌,教育系統出了甚麼問題?
那是一種憤怒,覺得要改變甚麼的一種公憤,一種知識份子應該做甚麼社會改變的激情。
2010,新人挑戰賽,小遊戲中看到溝通能力個人特質,腳踏車與夜間健行見識到體能毅力的挑戰,於是, I am in !

轉眼五個年頭,
在教育領域的耕耘,如 ELS的努力導入,來自美國體驗教育講師的工作坊,大大小小的課程實作,許多老師的投入學習不遺餘力,
體驗教育登台台灣綜合領域也開始應用,相似於所謂的翻轉教育,讓孩子們能夠開始對話互相學習。

在戶外課程的拓展取經,如新加坡的熱帶環境,21天課程中有連續七天四點起床的獨木舟遠征,澳洲的壯闊草原,十五天的課程,會爬上頭頂的水蛭,十幾公尺深的洞窟探勘,或是激流印地安獨木舟的探險。美國明尼蘇達的雪橇狗旅程,零下二十度的環境起床尿尿是很大的挑戰,扶著雪橇踏雪而行是獨特經驗。或是台灣,三天五天的三千公尺雲海,或是想死的狂風斜雨的低溫生活。

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國度,相似的使命,希望在大自然中,
在人與人的互動中,人會因此歷練成長,更懂得待人處事,或者發覺自己面對世界的價值觀。

新加坡的OB人聚會,發現原來 OB的大家族來自世界各地,各地有相似有不同的經驗,協助團體凝聚,甚至協助不同的團體調解糾紛,像是墨西哥OB,試著在礦業工廠以及當地居民之間尋求平衡。

AAEE,AEE,ELS,年紀不同,相似的是思考並提供不同的教學實作經驗,甚至學校的行政管理系統,讓學習效率更高,讓學生更樂於學習。

而戶外教育,體驗教育的大家常常說,體驗教育的未來在亞洲,當曾經蓬勃發展百家爭鳴的美國開始安靜下來,一如中國崛起之後的世界經濟也在洗牌,

可以想像已經在開始運用應用這些技巧培訓學生的中國,聰明的中國人可能會以中國的哲學在中國衍生出甚麼獨特的運用呢?
在AAEE與港澳台不同的機構互動,閱讀思考著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之間的界線或結合,
期許能夠更了解這個社會的現況,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適當的發揮出自己。
在深埋在工作之餘,不同的可能性是甚麼?
所以決定重新回到社會,跳出習慣的圈子,發掘不同的可能性?
往回檢視,下一步該做甚麼?

在展開旅程之前,我很認真地在想,到底我能夠為這趟旅程賦予甚麼意義?
只是我個人的慾望,所以付出生命金錢,讓家庭承擔我可能面臨的風險,
或是有更積極的意義,能夠看道不同的可能性,我期待看到甚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