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我的史觀。
不盡不實之處也許只是我的猜測。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7/index.htm
滿有趣的,把台灣史寫成聖經的格式。
說這世上很多事情有同質性,
同樣的生老病死,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權……
同樣的豎立我們,對抗他們。
大概是因為我們都是需要安全感的人類。
也許那是個不得不的悲劇,
自從巴別塔垮了,我們就開始不斷的猜測別人的想法。
On 10月25日, 上午2時56分, Roach <flyro...@yahoo.com.tw> wrote:
> 前面五句跟我的想法不同...
> 我認為日本人從取得台灣那一刻開始, 就有永續經營台灣的想法.
> 從普及教育開始, 到各式建設發展(當然, 仇日者認為建設是為了壓榨台灣)
> 可是理性的思考, 現存的日本建設全然是為了短期內壓榨台灣資源並用完就丟?
> 那溪頭廣大的植林造木該如何解釋? 那為何要廣設國民學校讓教育普及?
> 為何要建水庫? 為何要建大雋?
> 教育是百年大計, 沒個幾十年根本看不出成效, 成本也很驚人.
> 如果只做為一個暫時的殖民地有必要這樣做?
>
> 換個角度想, 日人取得台灣並非在世界大戰期間.
> 一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前一刻, 我不認為日人有想要放棄台灣這塊領土的打算...
>
> 問題根本不在日本人心中有沒有台灣人
> 而是台灣當時為日本的"領土", 而非單純的殖民地.
> 你貼的影片我想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日本官方的態度.
>
什麼是單純的殖民地呢?
永續經營,長期建設,也是為了長期利益。
教育台灣人,也是以殖民地的規格。
這只說明了日本對於台灣這塊殖民地有很深遠的規劃,
但這跟人民意志卻是沒太大關係。
意思是,日本的決定會考慮台灣人的意願嗎?
是會,大概只考慮這些決定是否會造成管理上的困擾吧。
如果你有一個聚寶盆,一定是天天保養擦拭,
但是聚寶盆想不想要盆子裡面的東西天天被拿走?
有沒有善待聚寶盆,跟真的把聚寶盆當成自己人,是兩回事。
不過當然這樣分也太粗略了,
日本本身也有很多不同的聲浪,
但似乎也是以日本利益為依歸,
不過那也是很合理……
開發台灣也是日本人要花心力,
當然要考慮日本人的利益…
只是相對的,如果台灣並不想要被開發呢?
可以有一個超越人民意志的控制,說這樣是最好的?
在意志的尊重上,殖民就是殖民。
差別在於……
日本真的有把事情作對,
讓台灣成為一個可以被政府納入掌控的地方。
而國軍……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
在戰敗後才想開始建設,
又戰爭的狗屁倒灶造成的發展遲滯,
加上中國長久的官僚醬缸說一套做一套文化,
建設與貪污雙管齊下,不能說無功,但絕對是有過。
而這功又相當大程度是倚靠國際勢力,
美國為了平衡共產勢力的挹注以及施壓而成。
從意識型態鎖國,讓在台灣的日本人生活不下去,
被通通趕回日本,也許可見一二。
> 或許比較目前日本最南邊的領土"琉球王國"成為日本領土之後的發展建設
> 琉球成為日本領土只比台灣早了16年...也是在甲午戰爭後成定局...
> 就不會被仇日的思想所矇蔽.
>
> 現在的琉球...有日本人心裡其實沒有琉球人的問題嗎?
要比較必須要有比較的標的。
琉球的歷史不清楚,
不過我想大概沒有一個夠強勢的文化可以依附?
或許像是美國澳洲的原住民,除了被同化以外沒有選擇。
台灣是外國人來來去去。
西班牙人喊聲 formosa,
荷蘭人蓋了城堡教育土人,
鄭芝隆的老闆李旦在朝廷勢力跟荷蘭勢力中周旋,
最後婊了荷蘭,把台灣納入他自己的掌控。
此時台灣漢人有大幅度成長。
李旦接班人鄭芝龍最後降清,
但鄭芝龍之子鄭成功選擇擁明,
優勢兵力趕走了荷蘭人,
鄭成功的國師陳永華進行台灣建設,
丈量土地,囤兵開墾,蓋孔廟,興儒學。
從延平二字在台灣的普遍性,
可以衡量漢文化在台灣的發展指標。
http://www.ttvs.cy.edu.tw/kcc/9211nan/chen.htm (台南陳永華之墓,酷。)
結果鄭成功勢力傳不過三代(?!),
還是給清廷接收走了。
對日本是南進重要據點的台灣,
對中國只是另外一塊蠻夷之地。
出了個劉銘傳,也是個狠角色。
在台灣實行務實的洋學洋務運動,
不過對於儒學的大中國中心思想,
對於皇帝老子的尊重應該還是並行的,
如果不尊重皇帝老子,那劉銘傳他也幹不了多久。
而歷史一直到這邊,對於原住民的生熟番管理,
也僅至於畫出一塊緩衝區,緩衝區之外的政府就不管了。
進入生番領域,生死自負。
對於原住民的壓迫,驅趕,強取土地,始終如此。
但由於認為原住民是番人,蠻夷,
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反而保存了原住民的文化,而未多加以干涉。
一直到台灣割讓給日本,
洋化多年的數理能力,一絲不苟的效率,
加上完成事情的武士道精神,
對台灣的土地利用達到高峰。
但此時人民的心是反抗的,痛苦的。
或許,凡是突然的改變,都會造成人的反彈。
無所謂好的改變,壞的改變。
日本人來,
要強加日本思維在台灣多年儒家思想薰陶之上,
要人民決定呆在日本殖民地,或是回中國本土。
而待在殖民地的代價是,要跟中國切斷關係。
日本人在台灣五十年,
從中國來台的漢人儒家思想已經兩三百年。
慎終追遠一直是漢人思維的核心之一。
要求在台漢人忘記中國的存在效忠日本,
要求在台漢人放棄儒家的中心思想--
以中國皇帝為中心的思維,
來效忠觀念上操不同語言的東方夷族。
台灣人開始進行選擇與比較。
初期抗拒改變,讓日本人付出了些代價,但終究還是失敗。
海島民族,本來就是選擇改變,選擇適應才會在台灣落腳。
於是如今這改變似乎無法扭轉,那還是選擇繼續適應下去。
中期適應改變,日本的教育系統警察系統無孔不入,
間有農民組合,台灣文化協會 對日本在台制度的不公平鼓吹抗議,但在日本等於高級的環境下,在日本化等於有飯吃的現實下,趨炎附勢者,或討口飯吃者,可以全然把儒家文化拋諸腦後,一心想成為永遠無法成為的日本人。
於是後期的年青人已經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了。
為日本帝國天皇上戰場是榮耀的事情。
就這樣一批一批的被徵召走上戰場。
人民苦不堪言,戰爭的緊迫使殖民地的壓迫更形窘迫,
不得私藏糧食,不得私下交易,
我想明清的官僚一樣是貪腐的往人民身上刮下民脂民膏,
但或許因為外頭沒有戰事,或許他們沒有足夠的掠奪能力,
所以官民還算相安無事。
也許,從此開始,不懂得違反規則的人就是會付出代價的人。
不守規則的人藏下了米來吃,守規則的沒飯吃。
爪耙子告密者到底是維護法治公平的人,還是賣友求榮的人?
從來就對中國官府法律沒很大希望,
而如今來了個窮兇惡極的執法者,
對於法律我們是否一直都極度沒有信心?
國民黨來接收台灣了,
台灣人又面臨一次的心情轉折。
這次的變化,
是從極盡壓迫的殖民地回到遙遠記憶中的中國懷抱。
中國的懷抱是好是壞不知道,但殖民地裡被二等公民惡劣的對待,
加上精力戰爭的人力物力徵召,除了一心想回報日本天皇的年輕人外,
普遍人民對日本應該是什麼好感
此外儒家思想還是扮演一個骨子裡的角色,
我想這個想法裝飾了大家只是期待一個更好的管理者的心裡,
塗上了國族思想的色彩,認為自己回歸祖國了。
其實祖國從來也沒對台灣多好,
但倫理上,自己的祖先還是來自於唐山大陸,
天地君親師裡頭,君王又擺在高高的位置,
於是,回歸祖國成為一個對更好的環境的想望。
但國民黨軍隊上岸後,所有的期待失落。
恐懼中又飢渴著的的國民黨政府,
對台灣只有打壓跟掠奪,在中國主戰場的國共角力,
使蔣介石根本沒有心力思考台灣的問題。
我對蔣介石觀感,是一個剛愎自用的鬥爭強人。
他不是壞人,是死腦筋的人。
但死腦筋的人幹下壞事可能比一個簡單的壞人還多。
因為他心中有他的正義,不覺得自己是在做壞事。
只是這正義裡面似乎牽扯太多他個人的政治算計,他的帝王夢。
像是剛彈W裡頭,認為終戰的方式是要取得絕對霸權的傑克馬吉斯?
其實,也許給蔣介石拿下台灣還算命好。
如果當初解放軍就近拿下台灣,老蔣沒地方好去,
美國又不想跟中共以及背後的蘇聯撕破臉,
那麼文革跟大躍進台灣大概也跑不掉。
而當初美國是否會直接接管台灣?
牽扯到日本中國利益,美國似乎也會很棘手?!
總之,想表達的是,有比較才會有不滿。
仇日固然是蔣政府塑造出來的氛圍,
但我是覺得認同的問題,跟仇不仇日可能還在其次,
當你沒有其他認同的選擇的時候,自然沒有認同的問題。
像是一個德國人在澳洲長大,
那到底該算是德國人還是澳洲人?
但一個埃及人從來沒離開過埃及,
他會覺得自己其實是土耳其人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