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積木
因為濃霧,高空的繩索體驗取消,由大茂帶領 研發-傳令-營造 以積木為道具的活動取代。
首先人分三組,依照自認在團體中扮演的個人特質:
1)主觀意識強,急公好義雞婆衝第一型,
2)跟著人多的決定為決定。(!?)
3)支援性質高,輔助性的角色。
很難決擇,一個雙重性格的雙子角色,貪心的想要扮演很多角色。
主觀意識很強,有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引經據典洋洋灑灑,但也凸顯了需要知識支撐的信念不夠堅強。
也許是為了掙扎著希望自己能夠被看見,也許是自負的覺得自己可以扮演任何角色,或者只是為了有趣,傾向尋找團體中最薄弱的地方試著支撐。
我是誰? 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希望自己是全才,卻又發覺這樣會是庸才。
於是選擇了支援性質高的研發。
兩個塑膠桶放在桌上,裡頭各放了一個樂高組合。
活動的進行在於,研發以口頭告知傳令組合的結構與細節,傳令聽了訊息回報營造,營造根據這二手的資訊要重組出外頭樂高的備份。
像是,外頭的樂高用了10個藍色方塊,5個白色三角,七個紅色四分之一圓弧,拼出一台摩托車,那麼理想上裡頭也要能在活動過程中理解到要用什麼材料拼出相同的摩托車。
而其中必須要倚靠的是人與人的溝通,每個人對溝通內容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把模型拿進去按表操課予以複製。
坐在一邊,看著阿虎跟來往傳令的小潔阿皓cash穩定的解釋著樂高模型的構造,一旁自以為是的我試著找事做,但似乎多說什麼都是一種節奏的打亂。
解釋樂高模型,不是多麼高深複雜的概念,不需要什麼背景知識,只需要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跟不是色盲,足矣。
但差別是每個人的組織方法不同,不同的組織方式就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把積木分層敘述,還是拆開數個元件敘述,各自有各自的複雜與簡單之處,其實與寫程式相差無幾,但也就在這相差無幾,可以看出人腦與電腦的差異。
一如之前的拼圖活動,腦海理浮現得是一群人蒙眼做成一排,將角落的拼圖集中在一端,那四個人負責拼圖的try and error,而其他人每人掌管一個拼圖,根據需求將拼圖依序傳遞給他們。
像是試圖以最低限度的溝通量,以最有條理的方式但卻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電腦很笨,但是速度很快。 它不會意識到預期之外的結果,只是埋著頭執行,直到程式執行到無可執行的異常終止。
每一筆資料之間的溝通方式也必須由程式撰寫員明訂,他們本身並不會有思維,也不會在乎成敗,只是照本宣科。但也因為是電腦,照的本可以很繁複,或勢必很複雜,但只要有條理在電腦就能夠執行的嚇嚇叫。
但是人腦剛好相反。
它不能記的太多資料,也不能理解太複雜的概念,更是有著過目即忘的危機,但是能夠在資料不足的狀態下想像與組織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於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念頭浮起,身為一個工程師不就是試著把實體世界的東西抽象化,用數學用程式加以敘述,像是把事實給壓縮了傳遞到遠方一樣?
於是當阿虎一層一層,一格一格解釋著樂高組合的方式,我卻依著寫程式的方法,先抽象再具像,從大的地方敘述,再補充細節。 不同的組織方式,不同的敘述風格,可能導致更多訊息的歧異與困惑。不斷的發明輪子是很蠢的事情,但是為了有參與感,我發現自己在做這種事情。 試著換個方式敘述原有的敘述,而不是補強調整既有的敘述。
而,人腦的有限性,似乎只有最無腦的一個一個積木的傳遞訊息,否則那太複雜的概念與資料,人的腦袋一時三刻無法接受。
看著積木可以抽象的很寫意,但聽的人聽到了什麼? 缺乏具像的抽象想像,要人怎麼去理解想像? 不是無法想像,是那需要紙筆將訊息記錄下來再加以組織理解,不適合口語的傳播吧。
堆積木玩樂高,有什麼了不起? ?了不起就在,在團體中,在共同目標中,自己的心態想法是什麼? 儘管只是一個活動,目標不是一筆大生意,不是打造複雜的高科技,但人的個性似乎不因此而改變太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