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主管進修: 海棠文教,非營利組織經營
http://www.npocenter.org.tw/news/content/220
行銷
    NGO國民大會-公民社會發展研討會暨公益組織望年會
http://www.npocenter.org.tw/news/content/277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提高公信力與曝光度的方式
http://www.npo.org.tw/index.asp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http://seietw.blogspot.com/2011/11/1125.html
管理部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提高公信力與曝光度的方式
http://www.npo.org.tw/index.asp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http://seietw.blogspot.com/2011/11/1125.html
業務部:
    若水國際,社會企業,是否有合作機會? 同時也發展OBT社會企業形象?
        www.flow.org.tw 
        創業團隊的建立
http://icjan.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25.html
        OB年會中的厄爾瓜多OB,以OB做為創業團隊裝備創業思維的工具。
ALL:
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20730/20020730-10.pdf
    四百年來,居住在台灣的人民飽經憂患與痛苦歷程,
    但孕育自漢文化的台灣文化,卻因緣際會受到世界各種文化的衝擊與融入,台灣文化反而顯得特別茂盛和生氣蓬勃;
    際此,自1990年以來台灣非營利部門蓬勃發展,由於非營利組織的「利他」特質,台灣將創造一項新的奇蹟──文化奇蹟,
    在促進世界文化融合、引領人類遠離恐怖威脅,台灣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http://www.30.com.tw/Board/show.aspx?go=193&pg=2
    相較於多年前台灣曾經是一個接受世界非政府組織援助的國家,以及非營利組織過去在一般台灣人心目中,僅止於做善事的刻板印象,    1980年代以後,由於經濟起飛與政治開放,台灣社會也開始展現民間的活力與熱情,非營利組織以多元化的面貌相繼成立,關注更廣泛的普世議題,〕如今台灣已擁有超過2萬5000家的非營利機構。
    1990年代,台灣的非營利機構開始將視野拓展到國際上,關注並實際參與國際救援行動,
    而這些救援行動需要有大量具備熱情、使命與體力的青年生力軍投入,無形中便提供許多工作機會給年輕世代。   
www.taiwanncf.org.tw/ttforum/22/22-10.pdf   
    通常組織一旦被套上「非營利」的帽子,傳統的刻板印象就是非營利組織最好不要從事商業行為,
    因此組織即使進行各種經濟活動,也不可以從中獲得任何利潤。
    實際上「非營利組織」這個名詞是源自美國,其所代表的意義在於因應稅法的規定,
    通常非營利組織是為了某種公共利益的目的而去服務不特定的大多數人,
    因而在一定的額度內,可享有免稅的資格,但是這並不排除非營利組織從事其他的營業行為,
    只是在這些營業行為之下,必須依稅法的規定來繳稅。
http://www.flow.org.tw/caseStudy/societyEnterprise
2007年6月,「趨勢科技」的創辦人張明正和創意人王文華,共同創辦了「若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投資和育成「社會企業」為主要目標。所謂「社會企業」,是指以公益或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為核心目標的企業型態組織,它不靠捐贈,而靠日常的營運,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透過所提供的產品、服務、作業的流程或僱用的員工,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換句話說,就是以商業手法,達到公益的目的。公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教育、環保、貧窮、公共衛生、弱勢族群。創造公益,就是在這些領域中濟弱扶傾,消弭不公平。
http://www.wtoguide.net/html/2011-10/1007.html
一般認為,社會企業不是純粹的企業,亦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它透過商業手法運作,賺取利潤用以貢獻社會。它們所得盈餘用於扶助弱勢社群、促進社區發展及社會企業本身的投資。它們重視社會價值,多於追求最大的企業盈利。

自2004年引入社會企業概念和實踐,中國的社會企業也逐步發展起來。中國較為成功的社會企業主要基於以下三種模式:與關注弱勢群體,扶貧等傳統公益領域結合的創新,如充分發揮殘疾人知識技能和工作方式優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殘友;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如出現了為小額信貸機構提供網絡融資平台的「宜農貸」;非傳統公益領域的創新,如解決讀寫困難兒童問題的樂朗樂讀學習潛能開發中心等。

據NPI《2009年中國社會企業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社會企業面臨資金障礙、法律支持的缺乏、捐助者、政府和廣大市民對社會企業的認識不足、社會企業缺乏相應的工作培訓、社會企業從業者對除提供公共服務或者在農村貧困外的其他領域比較陌生 。

最為緊迫的,「成功的企業需要成功的商業模式,沒有客戶願意僅僅因為公益的因素而持續地購買沒有競爭力的服務」。騰訊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認為,社會企業之所以比普通商業企業更難,因為它要兼顧的雙重使命決定了它必須要有更創新的手段來解決商業模式的問題。

「所以除了好的創意,真正有潛力的有可能成功的社會企業,在創業伊始到基本盈利的過程裡,除了資金,更多需要的是對創業者、團隊、企業、商業模式等各方面的提升和更專業的支持」

「社會企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竇瑞剛認為,在一兩百年發展歷史中,作為一種資源組織形式,企業從最初的資本積累使命,到圍繞科學管理的機械化高效管理,再到現在與僱員、股東等利益相關方和諧共贏,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將驅使企業的使命轉變為解決社會問題,讓社會更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adly 的頭像
    deadly

    狂傲的風…瘋狂之島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