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0349

最近在看這本書..大意是說

現代人 問太多怎麼做 卻忽略了這個怎麼作想達成的目標重要嗎?

於是被怎麼做 侷限了目標..
或甚至未了不想改變怎麼作,修改了目標....


為了傳承為了教育為了下一代更好..... 所以制度相應而生...

也許制度完整了,但是符合需要了嗎?...制度能敎出來的是什麼ㄋ?

比方說..

佛教的本意,是很深奧的哲學,什麼四大皆空云云。

為了傳導,為了方便傳教,一個個小故事就成型了,一個個規定也成形了。

於是複雜的東西被簡化,相異於本意的另外一個文化就出現了。

於是當初沒有規定的事情,也變成寺院的清規,而且自然也成行另外一套道理。

佛教本身是哲學,在於思考人生真諦意義等等的修煉,

而不是唸佛出齋積陰德,地獄天堂的嚇唬老百姓。

可是,這麼作確實有效,老百姓被嚇唬了,於是宗教就得以傳播了。


同樣的道理,

帶領的本身是不容易的哲學,

為了教育的方便,傳達的方便,

一個個名言名句出現了,像是 身為一個服務員系列。所有好人好事四維八德都可以接在這後面而且很順。

責任,榮譽,不二過,含糊的觀念被套用在日常生活,為了單純化讓觀念容易理解,於是在日常生活中做要求。

背包排列,服裝儀容,談吐說話,原本只是原則的延伸舉例,能力所及應該注意到的事物,只是一個案例,而不是通則。

正如同 行善不為惡,愛惜生命等等是原則,而不是佛教的宗旨一樣。

因為這樣要求,經驗法則說是有效的,於是也不再有人願意思考到底這些案例是否符合本意?

人的天性是抗拒改變的,習慣的案例用的好好的,想要改變的人,往往還會受到團體的抵制。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能夠了解,為了傳達訊息,

我們不得不把訊息簡化,好讓一般人能夠理解。

可是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

像是拆字輸入法一樣,

由字的外表特徵,去拆出對應的字碼容易。

但要從那英文符號回想出原先的字,很難。

為了傳達訊息所做的必要簡化,變成了流失性的簡化。


像是古文散佚,後人只能從斷簡殘篇中勉強辨認前人可能的意思,

再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穿鑿附會的去拼湊出一個個故事出來。

就藝術性而言,值得嘉許,但務實面而言,這拼湊出的故事有多少是符合史實的ㄋ?

但就演化而言,像是遺傳自父母親的部份基因,重新建構出新的個體,

也是一種進化的過程,只是必須冒著被淘汰的危險,

這就是精卵生殖的價值,變化性。


但是,沒辦法。

既然不願從頭思索到底我門在幹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標。

既然相信前人的肩膀可靠,在仔細探究之前就採著前人的肩膀前進,

因為如此的效率較高,因為前人曾經付出努力,若後人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是種浪費,

我門只好暫時忘記,到底前人在幹麻,到底我們攀高是想攀到哪裡去,

至少我門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應該是比較有利的。

應該是這樣。


這就是過度注重經驗,而否認自己想法的可能性的結果。

於是只有一再複製的基因,到最後萎縮變成歷史的遺跡。


也許最後會發現,像是一個盲人在漆黑的房間裡尋找黑貓的相似困境。

用了太多的方法去解決一個不清楚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