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想法,是人類為萬物之靈。
人類堅持著跟自然對抗,跟不友善的環境對抗,
打拼出一片適合於人類生活的空間。
這種堅持,一直以來是是受到肯定的,一直到了科技太過發達的現在…
要欺凌大自然變得是輕而易舉的時候,這堅持是不是過了時?
堅持? 堅持一直都是一種美德嗎?
(關於堅持的優點已經太多,簡直像文宣樣版洗腦一樣…)
(以下是相關的資料覺得挺有趣給大家看看…)
(抱定堅持的心,有種…藐視大環境的意味…也不是不好…這個…很難說。)
http://cc.shu.edu.tw/~mcp/index/17.ppt
| 支配性的西方世界觀(DWW) | 人類殊異範型(HEP) | 新生態範型(NEP) |
關於人類社會之脈絡的假設 | 世界非常廣闊,因此提供人類無限的機會 | 社會與文化環境是人類事務的重要脈絡,而生物物理環境大致上無關緊要 | 人類居住於且依賴有限的生物物理環境,這對人類事務有潛在的物理與生物限制 |
關於人類社會之限制的假設 | 人類的歷史是進步的歷史;每個問題都有解答,因此進步永無止境 | 文化是累積的,因此技術與社會進步可以無限持續,最終使一切社會問題都能解決 | 雖然人類的發明與產生的力量,一時之間似乎擴張了承攜容量,卻無法排除生態的律則 |
關於人類本性的假說 | 人類基本上和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並支配其他生物 | 人類除了基因遺傳外,還有文化遺產,而與其他一切動物非常不同 | 雖然人類有獨特的特徵(文化、技術等),他們依然是全球生態系統裡,互賴的許多物種之一 |
關於社會因果的假設 | 人類是其命運的主宰;他們可以選擇目標,並學習達致目標的任何必要手段 | 社會與文化因素(包括技術)是人類事務的主要決定因子 | 人類事務不僅受社會與文化因素影響,也受到自然之網裡,原因、結果和反餽的複雜連結影響;因此,有意圖的人類行動有許多非意圖結果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