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10, 19:00,台北誠品信義店六樓視聽室。

天災過後,我可以作什麼?

 
朱學恆出了作業,但我目前還沒有想法回答他。 只想記錄一下參與那場座談會的一些心得。 抱歉只能夾敘夾議的,只記錄太悶又殘缺不全,只議論又空洞無物。就僅供參考囉。

與會者:

駱呈義(數位文化協會)
XDite (Pixnet 工程師)
Billy Pan (萬芳醫院醫生)
許育寧(桃園縣政府秘書長)

當日議程:

-回顧網路投入88水災的過程

-介紹在場四大網站分別扮演的角色

-過程中遇到的瓶頸

-如果可以,我們該怎麼及時協助災民?

-網路結合政府救災中心的可行性

----------------------------------------------------------

[活動開始之前的OS:]

提起朱大,那背影永遠高大。 因為他真的很大隻,因為他有他想法的高度,因為他真的很敢。

看著主持座談會談笑風生的他,想起他決心學好怎麼演說,想起他怎麼試圖影響學子們。

從他的言行,想起僕人領導學,要領導人的必先謙卑的滿足被領導者的需求。 他是站在台前登高一呼的人,那光環讓多少人羨煞,但也別忘了在光環背後他要做多少的功課,他要背負多少人的期待,他要怎麼細心推敲自己言行的意義,於是小心的用詞遣句,以維護他的公眾形象,或者該說以持續推動他的大夢。

誰不想在舞台上發光? 但是準備好做出相對應的付出了嗎?

除了演說的技能之外,還是要回到內容。 你要說的是什麼?  聽你說話的人想聽到的是什麼? 兩者交集的內容,你有嗎?

「.....你認為你不特別受誰喜歡,也不特別對誰重要,實際上卻是你身邊的人自覺沒有什麼可以給予你,而不好意思接近你。你盡力不帶給人麻煩,卻成為你和人群最大的距離....」

我想成為舞台上的角色,但為了那角色要付出的種種又似乎會讓我失去耐性。想成就什麼就得有覺悟要吃苦,說是這麼說,唉壓壓。

[座談會開始,介紹與談人,與引言。]

開頭的引言,是拿921與88水災比。 一個是阿輝伯,一個是小馬哥,一個是地震,一個是土石流。 但朱大點出一個訊息: 十年前的網路狀況與現今無法相提並論。

網路的普及率以及相關應用不可同日而語,流量以及各式的工具,真實的社群已經在虛擬的世界成為另外一股勢力。

首先發言的是,來自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小駱。

「彼得潘掐指一算,心中大驚暗嘆不妙,此回中南部山區在劫難逃,卻是該如何是好?」

某種程度上在此次風災,數位文化協會扮演著政府資源與民間需求的媒合角色,另外因為常常在民間執行活動,所以練就一身跟民眾哈拉的技術,另外因為在各地執行活動,於是能夠就近進駐各指揮所,而且能很融洽的融入體系。根本就不在體制裡頭的一群人,默默的做自己的事,偶爾插個嘴出個主意,久而久之被認同變成非正式的編組人員。

因為政府單位間互動的模式依然是1960年代的軍事系統,層層節制,層層上報,加上一個座談會沒有深究的一個因素,沒有人想要為決策擔責任。 所以數位文化協會說要開設網站,召集義工,整合資訊,政府單位的各層負責人都豎起大拇指說讚,可是也都說:「等我請示一下上級。」

而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著很多的橫向連結,或跨級連結,有很多種方式路徑去取得資訊或影響決策。與軍方體系的習慣是大大不同的。

在這裡,小駱把問題定調在文化的不同,政府單位與民間單位,而我則想說是官僚文化對網路文化。

要求正確不能出錯的政府單位,為了確認資料不能有誤而沒有辦法作大量更新,也對於不確定的資料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一條,於是在救災的時候無法處理大量的訊息。 加上樹狀的階層管理系統,一旦某一個節點的人員因為任何理由沒有把訊息上報,那麼就不會有指示下達,那麼所有的單位只能枯等。

小駱的說說笑笑挺是有趣,提到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有個胖卡計畫目標是降低城鄉差距。

恩,數位化對社會的改變不可謂不大,而這個社會是否準備好面對數位化? 在冷氣房上課,筆記,晚上徹夜在網路上廝殺,也許筆戰也許Lan Game  也許MMORPG的年輕學子如你我,是否能理解到這社會有太多角落對於電腦依然感覺到很陌生?

心中竟爾興起一種有為者亦若是的情懷,想要在社會往數位化過渡的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一個角色。

而令自己煎熬的竟是鄉對於理想的俗世金錢。跟這一群有想法的人幹些看起來有點蠢又往往更具有意義的事情比較有趣阿…… 而且喜歡認識新朋友,接觸新元素的我,似乎也適合這個角色?  然而………變動的社會中,我還是先緊抱著手中的工作,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接棒的,是Billy Pan,潘醫師,網路化名比利潘,跟彼得潘有什麼關係呢?ㄏ。

彼得潘提到南北的資訊斷層,是什麼原因南部下大雨淹水天災,北部的中央政府卻不知輕重,把這場天災等閒視之?

坊間有一些陰謀論,說國民黨政府沒意料到天災如此嚴重,本想刻意對南部不聞不問,以對南部的綠色縣市政府進行低調的報復。

若非有意的陰謀,就是單純的無能,是什麼能讓一個政府這麼顢頇笨重,到頭來還覺得自己有更好的空間,自覺表現已經不錯?

「彼得潘掐指一算,心中大驚暗嘆不妙,此回中南部山區在劫難逃,卻是該如何是好?」

一個在網路深耕已久的醫生,8/7晚上閒來無事觀察著颱風動態,發覺8/7當天的雨量就已經讓中南部山區含水量進入飽和,而當面而來的颱風卻還蘊有大量水氣。

前所未有的雨量,已經足以預測災難。但為何政府沒有回音呢? 據說有個資訊氣象之類的公務員預測出了有此災難。但對這個預測本身沒有信心,擔心發佈了假警訊於是就按下不表,繼續觀察。  不過個人認為這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以一個業餘者,醫生的觀察就可以做出的結論,各級公務員政府官原要得到這樣結論會很困難嗎? 不懂。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潘醫師指出這個要協助民眾的網站,到8/9中午前,都還高掛著無重大災害的空白網頁。

「也許管理網頁的人也放了颱風假,也許根本沒有人通知更新網頁…」那麼這也算是管理上的疏失了吧!? 用以救急的網頁,為什麼在緊急的時候沒有人去維護更新資訊?

在這,潘醫師提到了熱血。 有為者亦若是的滿腔熱血,也就是朱大喜歡說的那一句:「男子漢就是覺得對的就會去做,不管別人的看法是什麼。」

所以XDite才會自費買服務寫網頁提供救災的資訊整合,所以彼得潘才利用google架出了平台,更與google協商,使google調整他們的服務。所以數位文化協會才會這樣不眠不休的進駐各應變中心提供網路世界的情報支援。

這是SNS,Social network System,透過網路建構起的社群系統,像是潘醫師之所以聯絡到google,也是靠著網友因緣際會有google某工程師的電話,這樣一通通電話轉接過去找到對口的人物,於是問題能夠順勢而解。

接著,是對主流媒體的批判,一個個新聞台的新聞畫面,很多移花接木。 小林村遭到活埋,公路早已被惡水衝斷,沒有一家拿得到現場畫面,但是各電視台還是能夠「生」出照片來,拿別的地方的災情照片來報,或幾個月前的災情照片來報導。於是乎,我們能相信這些媒體嗎?

另外是 防救災作業平台,斥資千萬在各偏遠地區架設衛星電話,部署高科技產品,但很顯然的這一次並沒有發揮效果。 斷橋上的大字報,彈弓射過河的石頭附小紙條,比衛星電話更可靠的手機通訊,都比衛星來的實際。 也許是未曾落實操作的程序,也許是這些設備並不符合需求,土石流來襲,又有什麼機會去機房求助? 潘醫師的一個看法是:「加派移動基地台車」,因為手機幾乎人手一隻,有電就可以跟外界聯絡……

潘醫師還順道上了一道網路歷史的課程,從ARPA NET,美國國防部研發的網路系統,談起網路世界的彈性,所以訊息容易傳遞不容易因為單一基地失效而整個系統崩潰。

也就是高科技,未必比較足以依賴。

朱大接回發言權,插了幾句他想講的話。

「在政府長時間的顢頇無作為下,網友主動強行介入政府救災,彷彿取代政府的一場革命。」 公權力失能的時代。

或者,公權力並不是失能,而是還停留在過去,草民只會聲聲喊苦無能改變環境的時代。人民不一樣了,但政府好像才剛開始慢慢察覺?

偶然間看到這篇: 民間救災網站將關閉?官方:未強迫 救災網關站、PTT被查 網友:馬要送小禮物? 所謂的藍色恐怖? 漸漸感受到一種對龐大深邃,看似光明實則漆黑之物的憂心。 因為不理解,因為太多內幕,所以不能信任。

提到公權力的無能,想起軍旅生涯,整個系統就是有問題的,叫人怎麼能夠把事情做好? 既然歪曲的系統讓人費盡力氣也未必能把事情完成,得不到成就感之下,誰還願意努力? 想起軍隊的後勤補保系統,簡直就是一團糟……


最後XDite是Pixnet的工程師,一個工程師也是可以這麼熱血的阿? 利用 Ruby on Rails程式很快兜出一個網站,還瞭解很多網站相關知識。

想起自己念了十年電資,站在數位時代的入口,卻又對這浪潮欲拒還迎。 一整個心思都放在我的文化創意的空泛夢想,手裡頭卻又在研究著.NET WPF,打著呵欠興趣缺區的看著程式碼。 是因為工作性質本身讓人提不起熱情嗎? 還是這家公司沒有讓我看到那種Value? 但這不就是工作嗎? 友善的環境,不強治的上下班,還能期待什麼呢? ………

接著的一些問答,個人覺得不是太有趣,就不多說了。

問答一: 設站的過程有遇到什麼困難? 如何解決?

問答二: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你會怎麼嘗試改變這個狀況?

結尾問答,有位媒體工作的大叔,話說的有點重,但也頗中肯。說這些救災網站只是自慰罷了,真正要到第一線去救災還是要靠政府的力量,調動軍隊消防人員……。

我想,他說的也沒錯。 政府才能動用國家機器,統合資源。如果民間做得到相似的程度,那麼政府其實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但其實,真的不行嗎? 也許有朝一日,政府人員也可以用兼差的,像是做志工NGO一樣的精神?

不說那麼遠,這些救災網站也是對政府的一個警惕,跟教訓,證明政府本身的能力缺乏,也就是這些網站的意義之一?

最後的花絮敘述:

為什麼到席的政府官員是桃園縣政府秘書長? 不是該聽訓話的中央,不是受災代表的嘉義高雄屏東,而是當今副行政院長的前附手。 卻不知這名單是怎麼內訂的,很難以理解。

不討論這花絮,這位秘書長的官腔官調十足,先花了五分鐘驕傲說桃園救災系統作的好,又是風災受害者,順道讚美英名神武朱立倫。最後再花五分鐘說了一串話,不外乎是「謝謝指教」。所謂官話,就是要把沒有內容的話說的面面俱到,但其實有說跟沒有說一樣。

「這是很好的經驗分享,我相信這樣的經驗一定會是我們未來的一個參考。」

「我們未來,不管中央或地方,一定會好好參考今天各位分享的種種訊息。」

「………這些網站非常棒……」

「…看得出我們台灣的人民是很有愛心的……」

…so?

左邊的熱情大學生不耐的翻出米奇鰻在他的活頁紙上的漫畫,看我不滿的大力呼氣,轉頭過來不以為然的悄聲對我說:「官話。」 右邊大筆記本的同學也是滿臉無奈。

靠,是在工三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