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車潮人潮,家族提前渡清明。
一如往常在遲到邊緣抵達,不同的是跟堂兄弟間似乎隔閡少了,也許是因為那早該擺脫的青春期太晚離去,也許是陸續踏入職場之後對彼此的工作與生活更有一份瞭解的渴望,以做為借鏡?
準備脫離電子業冒險前行未知的領域這消息好像已經傳開了,不過想來是基於禮貌,沒有親戚表示負面的意見,不過也沒有正面的意見…畢竟那領域大家都不熟悉,也無法提供什麼見解吧。
還記得曾經在這後山滿圓的橘子林中,拿著樹枝以為是武俠小說理得圓月彎刀,即便連小說故事都不知道,也是這樣拿著樹枝揮舞著很是開心,就是周遭的草木遭殃了,因為它們正是俠客們試劍的標的。
如今,當初的蘿蔔頭站在一邊聊著工作與生活,現在的小蘿蔔頭--我的堂姪子姪女們,他們又怎麼看這座墳? 他們跟大自然的關係如何? 掃墓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呢?
例行的上過了香,燒完了金銀紙,轉進另一座祖塔祭祖。
長長的斜坡,記得過去覺得遙不可及,如今雖是氣喘吁吁但仍是輕鬆抵達。在那被墳地佔滿的幾乎無落腳處的土地上,在祖墳前擺設了好些牲果,因人丁興旺而分兩波段上了香。
上香完成就是閒聊的時刻。
為nVedia 工作的堂哥很自然的討論著以GPU取代CPU工作的技術特性,聽得懂,但是卻想要逃跑。 那些細節,無助於我瞭解這個世界。 而我要瞭解世界是為了什麼呢? 我不知道。 為此犧牲金錢值得嗎? 我不知道。 不過就順心吧,人生苦短……
後頭伯伯聊到了細菌的生存導致宿主的死亡有何意義? 聊到癌細胞其實就是健康細胞的變種,聊到時空旅行的空間跳躍,聊到小叮噹的想像力令人敬佩,呵,有趣。 這種雜談有趣,但每個人都能夠進行,於是乎沒有專業,也就沒有什麼實質價值……
嘖,能夠每天雜談下去也是很快活的阿?!
儀式完成,收攤走人。
在轉腳的小學裡頭, 兩個堂兄的孩子,各是兩姊妹,兩兄弟,看來感情不錯。 另一個堂兄的的小女孩還不會講話,可全然不怕生的跟人玩耍著,很是難得可愛,相當容易討好,呵。
阿,女兒是上輩子的情人阿? 我上輩子有情人嗎? 這輩子呢? 嘖。
爸爸看著小男孩小女孩在操場賽跑著--喔,我都忘了以前這操場是黃沙滾滾的,如今也鋪了Pu材質,嘖,時代在進步? --爸爸也興起跑了一段操場,呵,很有童心的好爸爸。
媽媽跟伯母閒話家常,妯娌之間的消息互通,同時也是一些八卦情緒的溝通站,誰跟誰之間有什麼故事有什麼不開心,就在這種非正式的場合細細碎碎的分享著。
跟小朋友玩耍,是很微妙的感覺。 那一切平凡無奇,在他們的眼裡都是驚奇,不過是在地面滾動的橄欖,不過是互相擲遞著橄欖,卻能逗的那小女孩樂此不疲,笑逐顏開。
總算拍拍屁股離開了小學,正考慮著何處午餐,提議北埔讓媽媽眼神一亮,於是東問西問的兜了好大一圈,讓開車的爸爸餓的失去耐性之前,終於找到北埔。
北埔,初次結緣是大一的環島旅訓? 之後再訪又是何時呢? 記不清了。 這樣的人生歷程,在全台灣島出沒,也算得上見多識廣,而這一切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那些對我來講有點迷惘又感受意義在不同情境的一個個片段,是該把那些就當作是一段回憶,還是能把這些經驗怎麼樣重新轉化成什麼呢? ……
接近北埔老爸眼神為之一亮,為這路況跟環境讚不絕口,更一陣謙虛,一把年紀還沒到北埔造訪過。停了車,漫步進了街頭,在天后宮斜對面的廟前粄條駐腳,用了午餐。
上次這樣跟父母親外食是什麼情境呢? 媽媽會詢問家人要吃什麼,又怎麼擔心吃不飽,怎麼跟老闆叫東西吃。 而如今,我拿過菜單,詢問了爸爸媽媽要吃什麼,順手點了空心菜,鹹蛋苦瓜,對於外在世界,何時開始比父母親更熟門熟路了呢? 怎麼樣讓父母親能夠有更多快樂時光呢?
遞了點菜單給工作人員,那一頭白髮的老人家坐在櫃臺,跟外婆的穿著有何不同? 相似的年紀,相同是客家庄,一切有種荒謬的熟悉感,也許是遊子歸鄉的一種錯覺? 接過單子的老人家用客家腔調的國語說著謝謝,讓我產生一種迷惘跟可笑的情緒,因為操同樣語言的客家人,因為對彼此陌生而用國語交談,似乎有點荒謬?
跟爸爸提這感覺爸爸聳聳肩,說道: 閩南人做生意先用閩南語交談,談不通再用國語。客家人做生意先用國語交談,不通再操閩南語。 言下是對這種隱然形成的不公平不以為然,。但又無可奈何。
西哩呼嚕的把好吃的東西下肚,抹抹嘴,四下張望,廟前粄條的廁所旁掛了一對句,「英雄好漢在此忍氣吞聲,貞節烈女在此寬衣解帶。」 並非首見,但依然令人發噱。
也許該主動結帳的,但還是賴皮的給媽媽結帳了。
典著裝太滿的肚子入廟晃了一圈,已經記不清七八年前旅訓的學長姐到底說了什麼,只記得左青龍右白虎…燻黑的石柱,見證了歷史。想起家裡附近的土地公廟,幾乎整個被打掉重建,金碧輝煌了,但卻讓歷史的痕跡斷裂了。
左近不遠處就是古道茶坊,在裡頭手工擂茶擂得浮生半日閒,外頭摩擦銅耳會共振濺水花的銅盆原來叫做龍洗盆,這些動手做的趣味,也許是不分年齡的帶來趣味吧。
回到廟埕,剛好兩三台遊覽車的旅客被傾倒下車,這寬敞的街道馬上被阻塞。遠離人群的轉入小巷繼續晃蕩,經過姜阿新故宅這棟氣派洋房,看到門口有群人聚集著便湊過去理解理解。
瞧他們一個個西裝畢挺著,媽媽轉頭用客家話對我說;「這些人好像是有錢人…」一個中年人轉過頭來向我們點頭,解釋到這些訪客是中華大學邀請來的蘇州的教授們。媽媽問我們是否能進入參觀? 那位先生就叫我們報稱我們也是中華大學相關的,就這麼一道聽了一場解說,從頭到腳的介紹著姜阿新故宅的設計含意,烏龜錢幣蝙蝠的種種造型,抽象的擺在屋頂或木門上頭,甚至還有假門。
屋子是新穎,貴氣,花了大錢設計建築,不過鴨子聽雷聽過就忘了,只覺得滿新鮮,這麼偶然的沒有計畫的混入了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張阿新故宅。
跟餅店老闆娘哈拉,相談甚歡,買了餅買了糖。
…………
流水帳結束。
一般人都寫這種東西,一點火花也沒有,寫到快睡著,我看讀的人也快睡著……一點重點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