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03.72.2.115/Ejournal/5012002004.pdf

這個連結,對這個人,跟他的想法作了一些滿好的整理。

這個角色簡單說是在巴西貧苦區域長大的知識份子,
加上小時候捱過餓,所以對於弱者格外有同理心。

而中南美洲的殖民歷史,長期的常態是少數凌駕多數,
以教育試圖喚醒民眾認清自己的生命,肩負起改變自己生活的責任,
是他的嘗試與努力,於是也曾被軍政府流放智利。

這位老兄繼承了不少哲學思維,
有 拉丁美洲的,歐洲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繼承了杜威。
對於Banking education 跟problem posing education,
或也就是講授式教學法以及提問法的比較與探討,
也跟體驗教育的脈絡相符合。

對於壓迫與自由的探討,跟杜威也有呼應。

由於小弟是個乖小孩,一路讀書很順利。
可是又不是太乖小孩,對於很多價值觀都多有質疑…

這位仁兄敘述世界的方法滿辛辣的,還滿對味……

-----------------------------------------------------------------------------------

三、教育是一種政治的行動
Freire認為沒有所謂「中立的」教育。教育要不就是作為一種統整年輕一代進入現存體系並且使他們能順應體系的工具;要不便成為自由的實踐,藉著教育,人們可以批判的或是有創造力的去面對自己的現實,並發現如何去參與改變這個世界的歷程(方永泉譯,2003, p.52)。
...
...
四、教師的角色
Freire(1998, p.100)認為「身為教育者,我們既是藝術家,也是政治家,我們從來就不是技術人員。」學校並非製造意識型態的工廠、教師亦非僅是傳遞既定知識的技術人員,教育應培育學習者的創造力與批判能力,教育工作者應是公共的知識份子與文化工作者,關心社會與文化議題,勇敢承擔改革社會中不公義現象的社會責任。


角色一: 同時身為學習者的教師
角色二: 教師是呈現問題的提問者
角色三: 教師是民主的引導者
角色四: 教師是文化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