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而言,
教育訓練的投入,對員工就是正面的影響。
個人感覺,認真要討論甚麼的公司畢竟是少數。
若沒有特殊需求,
似乎都是從其實認識工作夥伴的溝通與問題解決模式,反思團隊整體的氛圍,
延伸到組織的管理,目標的設定,衝突的管理等等。

期待課程能傳遞教育意義,以爭取企業或員工對教育事業的認同,
對OBT能夠有更多的支援與協助。

***********************************************
但,企業要怎麼跟我們合作? 我們到底在忙甚麼?
有甚麼專案有經費的缺口? 自籌跟募款的比率? 或是企業能提供的資源?
當企業要提供合作,也需要一個相對明確的想法做法,
主動認同的提供捐款的,畢竟少數。

============================================
對夏令營,歐洲學校等孩子而言,功利的說,
從社會整體意義是錦上添花,課程對他們個人的發展幫助不大。
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得天獨厚,像是有富爸爸的基金會,
雖然還小,但是路上可以取得的資源跟眼見是很多的。

但另一個角度而言,是獨立,跟群我關係,社會關懷。

當這些孩子能夠獨立的思考,解決問題,
也許就能夠開創或接續事業,創造工作機會,增加社會資本。
而群我關係,社會關懷,
是這些孩子未來做決定時會思考更多元的意見,少些自我中心。

另外對組織或社會而言,這些人就是未來的種子,
會投入或協助組織的發展,因為這課程的戶外元素,
指導員的熱情,曾經對他們產生意義。

OBS課程與此相彷,只是回饋貢獻可能是國際交流,
這些孩子未來會比較樂意跟台灣做生意來往吧。

挑戰在於讓不熟的一群人很快的熱絡,能夠像一個團隊的運作。
挑戰在於,由於是短期團隊,所以很多行為與平常的行為會有所不同,
不容易接觸討論到沒有表現出來的隱藏行為隱藏想法。

******************************************************
對學校的孩子而言,像是靜修,中山國中,明德高中,
日期相對短,課程的元素相對局限於平面繩索,

而這些孩子主要特色是教育體系的主流。
多數的孩子都屬於這一群,沒有特別優秀也沒有太大的困難,

對孩子的協助除了個人的獨立,溝通,合作,
也許是打造一個更多互相支持的學習互動環境,
有比較優良的學習環境,在愛與關懷的環境長大會比較有自信....

對組織而言,或許是期待這些孩子未來可以報名參加課程,
另外,這些孩子是教育系統裡的主體,
若課程帶領方式對這些孩子而言有效,
未來要延伸到ELS,學校系統或學生的接受度比較高。

相對於所有課程而言,難度也許是學生程度的多元,
跟班級的凝聚力差別不小,而時間往往最為有限。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特色,也許是問題也許不是。
班級會有導師,其觀察有參考性,但也僅供參考,
也許因為學校跟課程中的學生,也有不同面貌。

而老師對於此種課程的反應也很多種,
支持肯定放手的較少,積極介入協助的維多,帶隊來就睡覺的也有。
其中積極介入會造成干擾,要跟老師溝通(怎麼說就要功力了..)。

*解決問題的意思
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甚麼叫做解決問題。
因為常常聽說時間不夠,沒辦法解決太多問題。
解決甚麼問題?

課程會有效主要也是帶學生思考不同可能性,
期待這些想法能夠在行為上有所改變,或做出承諾。
當行為有所改變,就是所謂問題的解決。
不過通常課程不敢期待太高,
於是帶著孩子思考過所謂的問題,期待能夠做出改變的承諾,
也可以叫做問題解決吧。

時間不夠,而討論與分享需要時間醞釀跟營造,
於是能夠接觸到的主題就有限。

所以所謂解決問題,就是帶領思考重要議題。

********************************************

高關懷,低成就,特殊狀況的孩子:

個人帶領上沒有太多經驗。
課程長度很不一定,元素多元。

社會意義,算是社會工作的延伸,需要跟社工更多的溝通。
組織意義,課程的應用領域,對社會能夠提供幫助,凸顯組織協助弱勢的形象。

這些孩子未來很容易誤入歧途,或者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協助。
要讓孩子能夠看到自己不同的可能性,可以努力的地方,值得追求的目標,
由於對孩子的理解有限,若問可以給予甚麼,肯定與陪伴也許會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