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還是摸不透,一切的始終。

也許出現在陌生人的面前,就開始像個笨蛋。

或許,只要試著表達不確定的思緒就像個白癡。

因為,不敢誠實吧。

心情起伏著,營隊即將開跑,心情卻有如糨糊。

許多該完成的事情等著吧,但心裡卻沒有一個底,到底有哪些事情必須完成? 像是孤魂野鬼,游游蕩蕩,卻不知道這個階段的使命如何界定。

認識了地形,了解了醫院所在。

然後呢? 這是這幾天會用到的場地,但是再怎麼解釋也沒辦法呈現畫面,有了畫面也只有片段的情緒。所謂的真實,是要靠承載力強但容易誤讀的抽象文字,還是用即時的口頭敘述作為思考的引線?

在大賣場逛著,採買。

看著我沒有看過理解過的菜單,看著上面做著我不懂得的記號,陪著逛了一趟超市,然後呢? 是我太不進入狀況? 是我顯得太顢頇無能? 恐懼著犯錯,於是沒有挺身而出。當你沒有挺身而出,往往有人就接手將問題解決。

敘述中,流程已經跑完。像是速度差太多的跑者,我還在暖身,才剛邁出步伐,卻看到前頭領先的選手已經抵達終點。 "太慢了。" 這些話語似曾相似。

流程,需要太多的畫面。我沒有畫面。學員的表情,操作的細節,時間的掌控,與期待不合時會怎樣? 天崩地裂? 會有怎樣的困擾? 會破壞甚麼樣的節奏? 我沒有畫面。

但很顯然的,在經驗老到的人眼中,是很有畫面的。失手,可能會造成很困擾的結果,也許部會。

課程開始了,冷冷清清的九個人陸續抵達。寒暄裝熟著,想要拉近一些距離像是盡點地主之誼,但只能得到微弱的回應。

學員,剛抵達陌生的環境,將跟陌生的人相處,將共同面對陌生的挑戰。

近兩年的經歷,也看過流程的我尚且模模糊糊,更何況這些學員?

對孩子而正忙碌著消化這太多陌生帶來的不安,而我也沒有談話的期待或目標,於是這些對話不是必須的。

課程開始了,始業式開始了。

簡單的自我介紹,自我介紹可以怎麼開始會比較順暢? 當決定自己當影子配角的那一刻開始,就不會有念頭。 要做決定扛責任太令我雙腳發抖,所以我寧可趕快交棒,讓自己的光芒一閃而過,將棒子回到那穩定散出光芒的主訓手上。

參與意願高低調查,是自願,被自願,還是被迫? 是主動,是無所謂,還是無可奈何?

課程熟悉度調查,如果你太認識我們,如果事情都在你的想像當中,那麼就不再是冒險,那麼就不會有驚奇,那麼也就不會恍然大悟,那麼也不需要跟團隊一起想解決方法,因為你已經知道解答,也許是沒有解答。

課程期待調查,如果沒有期待,那麼行屍走肉的日子大家都痛苦。沒有期待,就期待有趣好玩吧。

升旗,Outward Bound, Blue peter,對自己的意義是甚麼? 故事要怎麼敘述? 對孩子的意義是甚麼?

為什麼? 為什麼要介紹? 為什麼要升旗?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東西? 一切都有原因,為什麼? 如果有為什麼,就可以有備案或決定不要備案。 如果沒有為什麼,那麼一切都無可無不可。

kurt Hahn 這個老頭是誰? 英國人的故事跟台灣有甚麼關係?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知道又如何? 意義是甚麼? 是甚麼讓我激動?

因為想像中的戰爭,想像中的生死一瞬間,只有靠那些體魄與意志,才能夠生存。
現代沒有戰爭,要如何想像生死一瞬? 那又為何需要體魄與意志?

Game, 到底要做甚麼? 再解說的時候如何放進更多的情緒? 更多的情境? 更多的關心與關懷?
讓參與者知道要怎麼做,目標是甚麼,如何才是遵守規則,是第一要務。
第二要務,讓參與者能夠開始有相對應的情緒,再練習精煉過的語言引導之下。

墊片三部曲,Name Game, 跳出舒適圈,補上空墊片。
課程的帶領一切是如此自然舒服,唯一不自然的是自己又是參與的學員又是觀察與討論的指導員。

想要不爭氣地當一個學員,乾脆就融入這國中的團隊,忘記那些引導的傷腦筋事,又擁有工作人員的特權,於是自然會成為領袖。只是又心知肚明這一切完全沒有意義,只有傷害,不管是對誰。

午餐。

Italy golf, 我喜歡Italy golf 嗎?
依稀記得那一個奔跑的下午,也只有那個下午。指導員們,我們可以自己玩一次嗎? 可以多拋拋接接嗎? 對於Italy golf 我的情緒是? 有趣? 疲勞? 或是沒有意義? 只是一個活動的元素?

如果自己沒有喜怒哀樂,那麼怎麼去捕捉學員的喜怒哀樂? 當一切都太理所當然,那麼,學員的情緒也是理所當然,那麼需要引導嗎? 成功與失敗也都是理所當然,那我們的價值是甚麼? 一切都是這麼的理所當然,有如物理定律,有如物體從高處落下,那麼一切的意義是甚麼? 如果會痛楚的就讓他痛楚,如果會失望的就讓他失望,那麼觀察團隊狀況的原因,只是為了記錄下失敗的灰暗?

我們是橋梁,我們是潤滑劑,我們是磁力的來源。
我們很尊重的消除所有拒絕的理由,半強迫的將學員聚在一起,給予一個可以共同完成的挑戰。 一個小心設定的挑戰,一個團隊會因為不成功而懊惱挫折,會因為苦盡甘來完成而歡欣鼓舞。

難度的設定,規則的調整,就是指導員的功夫了。

有趣,是一切的源頭宗旨。

調整規則,是因為目標不合理,還是因為學員能力不足?
對學員而言目標的調整是甚麼意義? 當調整發生了,那情緒是甚麼? 有相似的情境嗎?

Italy golf 匆匆丟完,規則目標不清。
Stepping stone 上場,只是因為萬里國中的孩子的耿直挑戰,一次再一次,所以假設著對孩子也會是正面的經驗嗎? 只見慧姿在一旁臉色凝重的對我詢問,我的動機想法,期待的引導討論為何。 引導討論…問題跟答案都來自於學員是吧? 那麼企業課程時,是因為總是能從這些成人的行為套進常用的問句結構裡嗎? 為什麼同樣的課程往往就問同樣的問題? 但顯然學生課程有更多元的需求與境況,不如企業團隊的高同質化。

接下來上場的是救援投手慧姿,接下我無言的棒子,簡單 Debrief 了硫酸河,進行高難度的挑戰。 Circle the circle + 所有人跳繩x5次 + 魔咒 7。

要談甚麼? 忘了。似乎是簡單Review 了每個人的表現?

Debriefing,指定投手,一個指定一個說了感受。
討論了明天接待的事務的看法,孩子表示願意去挑戰。

Day2

晨跑,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建立習慣。
觀察學員自發遵守約定的狀況,思考學員的狀況,思考學員遲到的備案,討論方向。

服務,有點爭議。

付錢參與夏令營的國中生為同樣參與課程的國小生服務,說得過去嗎?
這段接待的時間,會發生甚麼事情,根本無從掌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歷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adly 的頭像
    deadly

    狂傲的風…瘋狂之島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