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分不清這個因果次序。

因為老爸愛舞文弄墨的基因 跟 一兩書櫃的書的環境,從小喜歡看書?
水滸傳,西遊記,老殘遊記,儒林外史.. 小時候就都是課外讀物.....

因為爸媽無止盡的關心提醒,長不大的小孩,
在家會有種籠罩在做錯事被糾正的大氣層裡的感覺,
不放心的家長,過分呵護的孩子,從小到大放學就是直接回家,遇到生人就是感到不安。

不知何時開始,接觸書本就已經比接觸人來的容易多了。

這個次序,

是因為跟人接觸不良而棄暗投明選擇書本嗎?
還是因為習慣於書本相處的模式,而予人接觸不良?
還是說,這是一個循環,在我的時空環境中發生的循環。

不知何時開始,花在文字上的時間跟講話上的時間,比例上跟同齡孩子開始不同。

或許是從小家裡沒有太多娛樂,漫長寒暑假,
被限制的打電動時間,空有三台乏味節目的電視機,
Just for fun,為了找樂子,開始翻老爸的讀者文摘--一兩百本的讀者文摘。

從只看joke,挑文章看,到最後不得不把沒興趣的題材也拿來看。

文章看的多了,書看的多了,到最近漸漸意識到,跟書本互動,與跟人互動是很不同的。
但我卻試著以我習慣的閱讀模式來要求別人的應對。

閱讀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的跳過章節,把自己沒興趣的部分掠過。
隨時打開,隨時闔起。
想要查一個詞,讀的快的人一目十行,快速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資訊。

但是人ㄋ?
人必須靠聯想,一點一點的把自己想發說出來。
不能跳過,也不能急躁,只能有耐心的聆聽,適時的提醒,回饋。

書看一看,覺得講的很爛,可以馬上中止,罵聲:"爛書"。
人,能這麼辦嗎?

於是漸漸,沒有耐性聽人說話,尤其講一串的話。

閱讀的時候,還可以先看結論再看推論,隨自己的閱讀習慣將閱讀的章節任意排序,
人,能這麼玩嗎?


於是一串的話,我不想聽,因為這與我理解的方式不同,我無法有效率的理解。

閱讀的時候只需要傾聽,自己在腦海裡假設,思索,推導。
同一行字可以唸個十幾二十次,為的是弄懂這句話到底要說什麼。

而對話的時候的好處,是可以及時的詢問敘述的內容意義不懂的地方。
但當不打算問的時候,對話將陷入膠著。

閱讀的好處是不需要說話所以沒有心理負擔,沒有說錯話的可能性。
只是在腦海裡重複的不斷的兜著思緒。

...對話...
該找個感覺安全的地方,重新學習怎麼講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adly 的頭像
    deadly

    狂傲的風…瘋狂之島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