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的寒假,甚麼都不懂得的大一見習,在學長姊的愛心之下學習營隊實務。早上五點半集合,美到不可思議的星空,冷冷的天氣跟同期站在一塊,似懂非懂地接受不是很能理解的震撼教育。那是那個年代的標記,傳統軍事化國家的家家酒習氣,彷彿四處還是有長官巡視以及值星官。那是絕對的教育真誠,但同時也是經驗傳承下的似懂非懂。
2015年的春天,在體驗教育繞了一圈,花了五年的一圈,教育理念,繩索挑戰,戶外冒險,好大的一圈。所以同樣的地方,卻能夠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以前感覺充斥學長姊的地方,現在則是學弟妹在當家,似乎有種回到新手村的感覺,只是景物依舊,人事物改變不小。
YPO,其實就是國際型的實體企業家社交網路,定期的聚會交換想法交朋友,跟不同的商業圈子促進合作。
課程的本身,沒有太多的訊息傳遞,滿單純的一個Event,能夠讓這群人有趣味的競賽感,能夠一起完成一件事情。
對自己而言,是試著從這些不同的合作開始,認識這個戶外活動的市場,它不大但似乎也不小,也有其蓬勃之處。認識了來自紐西蘭的 Cam,來台十餘年愛上台灣,頗有效率滿有條理又很友善的一個國外老闆,感覺也很樂意交朋友,有感覺到他一人肩扛多職的辛苦,是承辦人,是主訓,是老闆,是外部人力接洽窗口,但總是笑笑的,好像甚麼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聽聞台北市被票選世界第一必去的旅遊勝地,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也在尋思這個市場要怎麼看待,這位老闆看來這是一片欣欣向榮阿!!
A-Kai,阿美族的原住民,這次來到三峽復興的三民村,在那古老的教堂邊迎賓。
(http://f.blog.xuite.net/f/9/7/8/17722089/blog_849502/txt/34832912/12.jpg )
在細雨薄霧的傍晚,穿上傳統的服飾綁上頭帶,跟兩三個小朋友嬉玩著,旁邊是五桌辦桌的大紅桌子,原住民夥伴們在後頭廚房為今晚即將上桌的大魚大肉開始準備著食材。
YPO的夥伴沿著長長的步道魚貫地進入教堂周邊,路旁點起的露營火把跟一旁磚砌營火圈裡營火熊熊,照亮著這群人。
吃,喝,節目,原住民的舞蹈,是為了迎賓? 是為了展現原住民的形象? 是一場商業交易,以金錢換取原始部落的情調,或者都是吧。
聽著原住民也重視自己的文化,半玩笑的質問女孩子: “你媽媽沒有告訴你你是哪一族的喔?” 或者制止小朋友: “小朋友不能夠紋面,大人才可以!!”,有種淡淡的感動,因為那是活的文化,那是一個主體性,能或不能,知或不知,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也是如此建構當代社會看不到的結構認知,所謂的倫理習俗。
大魚大肉,吃不完的雞翅,羊排,杏鮑菇,林林總總,擺滿一桌,肚子的滿足早就已經達成,看來這些食物的任務,是為這些遠道而來的貴賓感受到備受禮遇。有酒食就有灌酒文化,甚至後來雪茄拿出來抽,不大意外的意外。
一整天的挑戰賽,上午在熟悉的霞雲坪,單索垂降,獨木橋與高牆,美麗的小烏來之旅,跟這群YPO夥伴,想法上的交集真的太少,難以有共鳴,但是來自法國西班牙歐洲國家的人們,能讓他們多認識台灣,從他們身上一瞥世界-- 真的很有限,很有趣的結束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