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尼亞的Sighisoara。
空蕩蕩的聖誕節前夕,一個人在八人房的青年旅社。
昨天晚上的路線初步規劃,到今天完成里程時間估計。
最近的時間使用覺得有點奇妙。
很多時候睡覺,也許因為天氣冷,但同時可以拉筋。
很多時候看文章,說不上意義,就是讓自己覺得跟世界還連動再一起。
更多的停頓時間,研究閱讀,因為眼前的路線規劃又再次清晰了起來。
是某種完美主義,是某種主軸的缺失。
長征路有相當明確的路線,研究著歷史在諸多路線中選擇一條。
中國境內的絲路在荒蕪之地,也沒太多路線選擇。
在羅馬尼亞的Sighisoara。
空蕩蕩的聖誕節前夕,一個人在八人房的青年旅社。
昨天晚上的路線初步規劃,到今天完成里程時間估計。
最近的時間使用覺得有點奇妙。
很多時候睡覺,也許因為天氣冷,但同時可以拉筋。
很多時候看文章,說不上意義,就是讓自己覺得跟世界還連動再一起。
更多的停頓時間,研究閱讀,因為眼前的路線規劃又再次清晰了起來。
是某種完美主義,是某種主軸的缺失。
長征路有相當明確的路線,研究著歷史在諸多路線中選擇一條。
中國境內的絲路在荒蕪之地,也沒太多路線選擇。
故事是從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敘利亞影片,說著恐懼政府軍跟蘇聯的來到。但是這麼穩定的影像,跟網路的流傳,怎麼組織起來這些資訊,是誰在傳播這些資訊,讓人存疑。
恐怖份子的種種並不是新聞,但是這種第一線影像卻有種編排過的感覺,以及不是很能理解政府軍要傷害人民的原因理由。通常政府會這麼做,是因為種種原因受到威脅,也許報復是一個原因,但是為了甚麼而報復?
非政府軍是正義之師,但是政府軍不是?
然而那些影像非常揪心。
在影片之外補充的脈絡讓人覺得自己有罪。
因為感覺像是俄羅斯與伊朗與政府軍步步進逼讓這裡的人步步接近死亡。
也就是塑造了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軍是壞人,如此的論述。
但是中東局勢錯綜複雜,套句在土耳其Mersin的一名教授說的,
太多玩家了,一切變化的很快。
這裡是中東,甚麼都有可能發生,太多參與者在裏頭了。什麼都可能發生。
土耳其 MERSIN 的大學教授如此說,即便她教的是食品工程,但她挺篤定。
近代西方對伊斯蘭的戒慎恐懼跟妖魔化,也許這也是一個參考點。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2046220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15-02/11/content_34794271.htm
一直看到她的名字。
原來是旅行者加上記者,成為深刻的人。
覺得,有種有為者亦若是。[
這個時代,選新聞都要小心謹慎。
大紀元,會有法輪功的訴求。
中央社,會有中共的訴求。
自由,民視,會有獨派的訴求。
聯合,中時,會有偏中的論述。
天下,商周,似乎是比較中立的偏中。
CNN,BBC, 會有西方社會的視角,中國網民不齒。
伊斯蘭之光,當然是要為伊斯蘭社會說好話。
風傳媒,關鍵報告,似乎有傾向但還看不清楚。
香港端傳媒好像比較有點意思,比較有些看法。
怎麼看都覺得反同志婚姻修法的社會運動,與其說舉著聖經指著說誰是罪人,我覺得更像是聖經裏頭提的,未來將有異端邪說假先知。
第一條 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神;
第二條 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第三條 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第四條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第五條 應尊敬父母;
第六條 不可殺人;
第七條 不可姦淫;
第八條 不可偷盜;
第九條 不可作假見證;
一路上,跟中國大陸的夥伴對話。
有時打迷糊,有時認真說歷史,
大部分時候就認真地聽,到底人們怎麼想的?
自己對話的歸納感覺是,
比較多是從小到大的認同,理所當然就是同一國家。
比較多是我把你當兄弟,希望你也把我當兄弟。
也有自以為是霸道的覺得中國富強了,台灣別鬧了。
我覺得,他們不懂,不了解。
我沒有必要跟形成這些思想的背景去打架。
像是有的年長夥伴,一路讓共產黨帶領走過苦日子否極泰來,
計畫起源
石田裕輔,不去會死。
有部電影,叫做練習曲。有句名言:”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去做了。”
於是一個三十年閱讀累積起來的夢想,2007年石田裕輔種下的種子,2009年許下的目標,多年來對社會的關懷,決定踏上這條跨越亞歐的遠征路線。以一個台灣人的角度,或更廣闊點的華人視野,透過腳踏車遠征的經歷看到我們所處的亞歐世界,並傳遞遠征所帶來的世界探索,以及冒險教育的價值觀。
很單純的,我想要踏上這趟旅程。
一直是好奇寶寶,對一切的一切都很好奇,
曾經在超級市場,媽媽去買菜,我在角落圖書區靜靜的閱讀。
曾經在小三小四,是老師眼中的小博士。
曾經徹夜讀著金庸,一個晚上把天龍八部囫圇吞。
因為石田裕輔的文字很吸引人,因為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很單純的,我想要認識這個世界,在我三十三歲的今年,越發強烈。
我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
每個時期的世界不一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自己,父母,鄰居,同學,古人,名人
也許應該拋諸腦後的,但還是為之記敘。
老朋友的友人,見面不過兩三回,但是很信任的邀請我去她家裏共進晚餐。
孤男,寡女,是一定的信任程度,或是暗示了甚麼 ?
奔馳著的邪魔歪念,延伸過度的聯想,讓自己聆聽中經常出神。
一同買了菜,一同料理烹煮,下鍋煮來吃。
聽我說著我的故事,聽她說著她的生活,一起評斷著共同認識的夥伴,認識的組織。
她說她狀況很差,我說我剛走出感情的受傷,於是也許這是一個相互的心靈撫慰?!
然而,就這樣吧,太多的幻想Fantasy,如果成真,可能是另外一段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