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只能算是個人閱讀思考的一個記錄點,
提供相關的思路,但其實沒有任何新的想法。
只能當作參考資料的整理。

看來我關注的是教育社會學
連結第二頁中有些定義,不外乎教育在社會的角色,如何與社會互相影響,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想法作法。

* * * * * * * * * * * * * * * * * * *

最近在看 最後的知識份子 一書,裡頭探討著:
這社會上能夠用淺白的敘述解釋世界的知識份子都到哪去了?
那些吹起輿論聲浪,促使社會改變,政府行動的知識份子上哪了?

其中一個解釋是,被研究機構收編了,所以再怎麼多的真知灼見,也都在論文的圈圈裡打轉,所以你我難以從那些有學識的知識份子得知,到底這個社會到底現狀走到哪了,須要哪些改變與調整。 而為了符合論文的結構,或者計點的方便,也許知識份子也選擇把問題切割的支離破塑,好針對某一特定情境發表?

但我想真正的知識份子該是有一些直觀,能夠從看到的現象去感知整個圖像,並且以淺顯的語法告訴世界他的發現,進而影響世界去推動一些什麼吧?

我只是一個門外漢,以自己有限的生命閱讀了有限的智識,形成絕對的個人偏見來解釋這個世界,解釋教育這件事情。 但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想法的集合,而且沒有解決方案,就只是個人關於教育的想法。

教育社會學的課程講義,看的眼睛有點花也看不很懂,所以就從自己看過的書說起了。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多少老師經得起學生的打破沙鍋問到底。

俺老弟是這種好奇的孩子,又帶著幾分叛逆。
他對老師質疑挑戰的問題,老師不少是無法回答的。
所以我會覺得所謂的壞學生,有些是看的太清楚的孩子,
是有別於選擇清醒承受或隨波逐流的好學生。

他們的壞,我想是壞在白目,不懂得社會潛規則
因為個人或環境的因素選擇了不配合,
不認真讀書,也不好好配合,
然後半推半就的走到主流輿論的邊緣,變成邊緣人。

社會的實際運作,是在仁義道德下面的潛規則。
但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就是因為不在台面上。
依循著台面上的規則辦事,很有可能會出事。
規則,一直是參考用的。

也許可以參考橘子蘋果經濟學
我們試圖傳遞了什麼,而這傳遞的過程與現實產出的結果又是什麼,之間的距離與關係,要怎麼評估? 

* * * * * * * * * * * * *

我想方便管理的說法不能反應老師的初衷,
或許該說是社會氛圍,道德系統,整體的一件事情。
當初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所為何來?

作為政治家的漢宣帝在訓斥太子劉奭時講出一句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用德教,用周政乎?」

因為儒家的倫常系統是天地君親師,只是皇帝只喜歡講尊師重道,卻不喜歡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為寇讎」、「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朱元璋這癩痢頭更是對孟子氣得跳腳。

朱元璋的想法,也不過是希望自己的掌權能夠長常久久。皇帝算盤這麼打,士大夫們怎麼說?  落實在教育體系的倫理道德又怎麼說? 中國人喜歡講平衡,但總是拳頭大的人在解釋什麼叫做平衡。

侯文詠也討論過乖這回事: “太乖不好”。

但我們習慣稱讚孩子的話語是什麼 ?  好乖?

* * * * * * * * * * * * * * * *

因為孩子的成熟度不夠,所以努力灌輸對錯,
當作判斷的依據標準。
但這些對錯又是何年何月怎麼形成的?
現實世界跟這些對錯衝突時,學生又怎麼自處?

這些,
連老師自己成長背景也許都沒有思考過的問題,
只是理所當然的接收跟傳遞。

也許可以引用存活者偏差,
http://readforjoy.blogspot.com/2008/10/survivorship-bias.html
老師是這麼唸書遵從社會價值觀成長過來的,
於是也就不容易跳出價值觀去思考自己傳遞的想法是什麼。
也就是老師是社會價值的縮影,也被期待這麼傳遞社會價值。
而這種社會規範價值的盲點,也就不容易被重新看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回到說,究竟學生孩子有沒有思辯的能力假設? 我們是否希望孩子多說一點想法看法? 或者是兩難的,希望聽聽孩子看法,但更害怕自己招架不住,再回頭看看時間跟身後的作業量,於是還是只能照本宣科?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7290

這本書在講美國全人教育的演變,同時也討論了政府看待教育的角度演變。

教育的意義,同時也是國家機器的一環,教育孩子成為國家的公民。
從一開始為了工廠訓練員工開始,到為了訓練奉公守法的公民的現在,真的大是大非真的是學校的使命嗎? 真的大破大立的學生學校支持嗎 ? 為了社會穩定,國家機器都可以竄改歷史來增加執政的合理性。誠實等等的美德,是不是製造順民的機器?

在美德之下之後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模糊地帶,是擔心孩童的混淆或是基本模型的建立,教育裡頭永遠只有完美的模型,所謂的理想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adly 的頭像
    deadly

    狂傲的風…瘋狂之島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