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能認可接受體驗教育的詮釋。
體驗教育與引導反思或是團隊發展為何會劃上等號?
腳踏車的學習會有引導反思嗎? 會有團隊嗎?

只是說,
相對於敘述講授的抽象經驗,
更多的生命經驗其實更為豐富具體。

然生命經驗需要透過一些工具方法原則被整理,
於是可以標記出新鮮經驗中的重點,
於是可以從這些被標記出的經驗延伸到生命中某種類型的經驗,
於是可以思考,這些類型的經驗,自己的思考感受與這新鮮經驗的異同。

所以會有六代反思,其中沒有引導討論,反思依然存在,
像是沒有被加工過的原物料,天然健康但價值有限。

越多的引導就越多的加工,像是料理的過程中添了美味多了安全,
但是新鮮營養的流失,或是以調味料取代了真實的口味。

但是沒有引導就有如提供原始食材給學生,
學生要嘛生食,要嘛丟棄,要嘛自備烹煮工具。

引導反思與團隊群我關係是經驗學習的子集合。

正面思考負面思考都是思考模式,都可以透握體驗學習去加強。
引導反思體驗學習應當是中性的工具,而沒有太多神聖的色彩。

不過會有這樣的色彩,代表這是眾人認知這個工具的角度。
但在名詞定義上,是讓我很有彆扭的。
不過, Again,不管我如何彆扭,這個世界依然照他自己的步調前進,
並沒有甚麼原因為了我改變運作的角度。

Shru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