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充實,又很空虛。
很豐富,又很平淡。
一直這樣。
目前正在閱讀的書單:
甲骨文,討論中國的遠古怎麼一路形成到近代,從一個美國自由撰稿者的訪談與直觀。
西洋文學經典,討論形成西方人思維的經典文學,從聖經,但丁的神曲說起。
別當政治門外漢,討論近代政治的演變,面臨的困境與可能的解決方案--打造一個能讓業餘人士如你我能夠參與並願意參與的體制。
蔣經國傳,瞭解台灣近代史的一個鑰匙。
好奇買了一本簡訊ing:手機裡的進化論,討論文字的改變,在簡訊世界的詩詞創作,語言隨著環境的改變。
剛開始翻了兩頁的書: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敘述Che‧Guevera 是怎麼認清自己應該踏上革命的路途。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敘述歐盟是如何形成,又如何以與美國大相逕庭的方式影響世界。
七十年代,Today,講文革時期的中國社會,學生如何掛羊頭賣狗肉,喊著打倒資本主意,燒書毀書,同時又偷書藏書,反而比書籍普遍的當下,對書有深厚的感情。
想瞭解中國,想瞭解歐洲,想瞭解台灣。
想瞭解的好多,這一切的意義在哪裡?
是不是同樣的時間花在股海浮沈比較有回收?
或者約女孩子出去吃個飯比較快活?
不知道……
順著,心情走吧。
未來,誰說的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