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109103&extra=&page=1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孫的病逝,自然成為當時新聞界的熱點。各報紙也都在顯要位置刊登有關消息。北京的《晨報》也不甘落後,除了像其他報社一樣發表紀念社論外,還專門請了梁啟超對孫中山一生的功過做一總結。
梁啟超在流亡日本之初,曾有一段時間思想激進,和孫中山過往甚密,引起乃師康有為的反感,在康有為的呵斥下,梁啟超又退回保皇的立場,導致了他與孫之間關係的惡化,雙方一度在海外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論戰。民國建立後,梁啟超與孫中山一派之間的關係不僅沒有緩和,反而因為政治鬥爭又結下了不少恩怨。《晨報》本身就是以梁啟超為首的研究系所辦的報紙,所以,此時也不失時機請梁出山發表一些言論,表明他們的態度。
梁啟超的談話,以《孫文的價值》為題發表在3月13日的《晨報》上,與《晨報》的社論相呼應,基本上表明了研究系一班人對孫中山及國民黨的一些看法。
出於禮貌,梁啟超還是先誇獎了一下孫中山。他認為孫中山是一位歷史上的大人物,這個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在他看來,孫中山有三大優點:第一,意志力堅強,經歷多少風波未嘗挫折;第二,臨事機警,長於應變;第三,操守廉潔,從不為自己謀私利。
在梁啟超這些讚揚的話裡面,唯獨缺少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根本不提孫中山對於建立民國所做的貢獻,而這恰恰是孫中山一生最重要的一項成就。梁啟超對此隻字不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對民國的現實並不滿意,還是想故意貶低孫中山的成就。
然後,梁啟超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我對於孫君最不滿的一件事,是『為目的而不擇手段』。孟子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這句話也許有人覺得迂闊不切事情,但我始終認為,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因為不擇手段的理論一倡,……結果可以把目的扔向一邊,所謂本來之目的,倒反變成裝飾品了。」
而且,梁啟超認為:「但我以為孫君所以成功者在此,其所以失敗者亦未必不在此。我們很可惜的是:孫君本來目的沒有實現的機會便死去了,我們所看見的只是孫君的手段,無從判斷他的真價值。」
梁啟超的這些話,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的確是嘗試著通過聯合一派打倒一派的手段來實現革命的目的,給人留下了為了達到目的可以和任何人結盟的印象,最終如梁啟超所說,目的沒有實現就去世了,給人留下了把柄。但話又說回來了,梁啟超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從聯合袁世凱到聯手段祺瑞,一度也成為他們打擊孫中山一派的工具。政治本身就很難乾淨,非要把它和道德扯在一起,正如他自己所所,是迂闊不切的事情。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飛機升空,漸漸離開台灣,朦朧的夜景,台灣形狀的燈海,離我越來越遠。
不是第一次搭乘飛機,但第一次在晚上搭飛機,第一次自己搞定搭飛機。
不再有導遊,不再有領隊,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作,沒有人耳提面命,沒有人為你負責,你只有靠你自己;不再有一個既定的行程表,食衣住行沒人打理妥當,餓肚子跟露宿街頭都必須自己承擔。但這份帶著冒險的浪漫卻有如酒醉般讓我沈溺,隨著飛機衝向雲際星空,我也有如被拋到遙遠的外太空中,在自己的人生中漂浮著不分上下左右…
第一次離開台海踏入新的地界,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三個小時左右的航程,離開中正機場踏入新加坡機場那強烈的對比讓人驚豔也洩氣,這五彩繽紛的明亮,豈是中正機場可比? 那地毯感覺起來就是舒服,相較於中正機場容易清掃的冷冰冰大理石地板,是否可從此一窺這個國家的風情?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亞百貨(Kmall)十餘樓的聚賢樓申請了YHA card。
從窗戶下望,那一片廣場是何時蓋出來的呢?
那跨越忠孝東路,從T.T.Station到台北車站的天橋,已經只能在記憶中翻閱。
紅衫軍圍城的那晚,從這個窗口看下去又是什麼景色呢?
還記得那一個個補習的夜晚,在人潮洶湧中搭公車回家的青澀高中時期,還在公車上遇到曾經心儀不已的國中同學…不過時間會改變很多事情。
轉過身,填了申請單付了錢,四下打量著傳說中的YHA,住宿一晚台幣400?
這價位驚人的便宜阿? 不過拿宿舍跟旅館的比較並沒太大意義就是。
澳洲,那不熟悉的異鄉,為了妳,為了冒險,為了那美麗危險誘惑人的未知,我邁開我的腳步。
在網路上讀著讓人眼花的條文款項,像是沒坐過火車連票都不知道怎麼訂的劉姥姥盯著售票機發楞一般,緊張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像是正在破解美國國安局系統的特務一樣緊張。填妥了資料之後就是確認確認再確認,按下網頁中無數個按鍵,誠實申報自己的祖宗十八代,身世清白無病史,會是乖巧認份頭好壯壯的台勞一名。同樣讀著確認信函,一行一字不敢遺漏,但其實沒有什麼重點。只是深怕要是申請不過,深怕一介草民無法面對政府機構…或許這是甫退伍症候群,在軍隊被罵到怕了,一整個人的氣勢都隨之黯淡了下來。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手消息,有人悄悄的告知,偷偷的慫恿,一切又平靜如昔。
勾起陳年的回憶,五味雜陳。思索著喜歡的意義,似乎轉身又將錯過。
朋友感嘆,窈窕淑女總是在一個猶豫之後被別人的手牽走。
我回一個苦笑,我也總猜不透自己的心。
李敖: 愛面子還是愛女人?
也許我是更愛自己的懦夫。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6682
這本講台灣,我覺得比較公允,個人感覺。
裡面有句:
農民運動從日據時代開始數十年,一條長遠壯闊的河流。
被隱藏起來的台灣地圖。
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鎮壓之下,
結合農民運動與紅色革命的反抗史詩,被壓抑而無法伸張。
在民進黨執政之後,由於台獨反中路線,
再加上他們延續了國民政府的反共意識,
也刻意壓抑這一段歷史,而為台灣史研究者所忽略。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眠師催眠一個人,待會解除催眠後去把門打開。
催眠解除,門也開了,問那人為什麼?
他說……因為……因為悶,要通風。
除了數學物理那不可破的因果邏輯,
所有的理由只是為了證明背後的價值觀。
台灣,
被清廷忽視並出讓,
被日本魚肉與建設,
給民國欺壓與改革,
對岸中共不止息的統戰…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沒有過渡期”。
沒有嗎?
近期一個頗為熱門的散文,背景在德國,說求取博士學位的十年間也是人生一部份,不是過渡。在澳洲遇到一個美國人,也對”回到現實”不以為然,認為假期也是生活的一部份,為什麼被視為非現實的?
很想同意,又很難同意。
連續十八年的求學,跟隨老師講義的調子,聽著親友父母的教訓與喝采一路挺進,可是到底什麼是重要的? 到底自己做過什麼決定? 在升學壓力之下,在社會機器之下,好像只有順著柏油鋪好的升學之路而行,未來才是光芒萬丈,否則眾人將大呼可惜? 這就是我的青春?
為什麼我的人生似乎在跟我們習慣的世界觀有一些拉扯爭執的時候才開始鮮明起來? 也許不曾冒過什麼風險的人生不是人生? 當這一場長長的求學是被社會強迫吞下的帶副作用的大還丹,讓人亟欲想要逃離卻遲疑再三;像是一身力氣的傻子,不知道自己有幾分斤兩,好像只會壞事沒有成事的能力,那好長一段的過渡期。
在澳洲旅行的一路上有不少二七二八將近三十而立的男男女女,或十八十九高中畢業就出國旅行的年輕人,對他們而言,出國似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政如台北下高雄一般,只差多蓋幾個章多花一點錢,去拜訪他們在雪梨的阿姨,在西班牙的叔叔,在巴黎的嬸嬸。
整個歐洲幾乎都是一家人,於是不過是探親就足以探遍大半個世界?
於是我離開了我的過渡期,求學,兵役,我進入了人生,作了生平第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決定,不是決定學校,不是決定科系,而是決定展開離開台灣的冒險。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r 15 Sun 2007
敲定了,在我退伍的時候。
就這麼辦吧,
一輛不錯的腳踏車比飛機票便宜多了。
在外國飄,晚一點吧。
1. 腳踏車環島
2. 金門戰地巡禮
3. 紐澳異鄉打工
於,2008 六月前達成。
4. 東歐,中東異國城市之旅,等工作之後再籌畫。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朋友跨上摩托車,拋下了女朋友,口袋空空的就這麼踏上旅程,一個準醫生意料之外的看到這到這社會貧苦掙扎的一面。昔日佛陀悉達太子為了相同的原因而拋棄塵世修行悟道,切則是因此而投身革命軍行列,丟下安平的白袍生涯成為政府的眼中釘,策動大小的戰役打擊政府的貪腐無能。.也許是痴愚的自我膨脹,但那堅信而付出的美感是浪漫的,所以能成為一個圖騰。
我不禁也自問,旅行過後的我,將看到什麼? 將成為什麼?
買了張切的明信片,貼在我筆記本的第一頁,踏上我的旅程。
摘自: 小草藝術學院:
還記得年少時在湛藍色的星空下,醉飲闇黑憂鬱的啤酒,激辯遠景直到太陽升起的熱情嗎? 以及隨時隨地都準備瀟灑的輕劃彼此告別的祝福火柴棒,深含最後一口的濃烈革命雪茄,只為明天能從容地燃燒滿天金紅瑰麗的永恆彩霞。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股需要抒發的焦躁,過火的自由反而讓人侷限。
轉眼間,已經脫離了旅行模式,
像是運行太空軌道的火箭緩緩進入了大氣層回到了地面,
更神似的是火箭像是落在大海飄搖著,
而我,穿著救生衣搭乘著橡皮小艇,跟著浪波載浮載沈。
轉眼間整整一個月,扣去過年的那段但醉不問明日的慵懶,
怎麼說也是半個月過去了………
我說阿,
這人生阿……
這人生阿……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紅色的熊:
值此新春之際,老石在此向您拜個晚年,祝您牛年『萬事如意、闔家安康』!
除此,老石還要向您報告,您所關心的「搶救老嬸婆ㄟ土角厝」的最新進展。
-------------------------------------------------------------------------------------
是曙光再現?還是烏雲罩頂?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民國初年的戰爭史,
那只求三餐溫飽,有鞋有衣就是滿足的時代。
而如今,我所企求的是什麼?……
頂著台大的光環,拖著電資的影子,
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算是什麼?
站在電資領域的制高點向下看,
卻為自己實力光譜中的黯淡光芒,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
,臥薪嘗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
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
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
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
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填寫著履歷,開始覺得空氣慢慢溢出我的安全防護網。
申請著工作,漸漸覺得空氣稀薄。
打開了職缺,我開始感到窒息。
參加了面試,我面如鐵青。
開始工作後,我行屍走肉。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taiwan-soldier.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9420.html
在「228事件」發生前的1945年10月到1947年2月26日止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剛好是日本戰敗,蔣介石政權派陳儀來接收台灣的政權交替時期,同時因為戰爭剛剛結束,有許多工廠還在停工狀態,工商業也還沒有復原,而日本統治末期的「物質統制」及「配給制度」也被廢止;同時被日本視為南進基地的台灣所貯存的軍需物質,幾乎都被國民政府的接收官員席捲而搬運到中國大陸(主要是上海)中變賣,台灣人民的生活是日復一日的窮困。而被徵召到海外的原日本軍人軍屬陸續地復員回到台灣,因此台灣的失業率大幅增加。物價像三級跳的暴漲,單就米價就從終戰之日起不到一年的時間漲了一百倍以上,台灣的青年們整日為失業而苦惱。
戰後,被國民政府軍用不正當的手段被拐騙迫擄的台灣兵的人數到底有多少?這個問題連國防部也是沒有辦法回答。為何呢?因當時國民政府還沒有撤退到台,而國民政府雖說接收了台灣,但是派來的官吏是極度腐敗,戶籍制度混亂,兵役制度尚未施行,中國軍隊本來就是以「拉丁」惡名昭彰。因此終戰後接收台灣時,也是用「拉丁」的手段來達到其補充兵員的目的。當時被國民政府軍拐騙及拉丁的台灣兵,在戶籍上或兵役名簿上根本不可能完全都有登記,這就是當年國民政府腐敗的證據,戰爭結束後,犧牲或成為不歸人的「勇士」,但國民政府卻強辯說:「無資料可查」,連弔慰金都不願意給與。
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已經50年頭的,但國防部還沒有認真去調查這人數,甚至連實行的誠意都沒有,反而刻意湮滅這個歷史的真相。只要這個矛盾一日存在著,終戰後,被國民政府軍網羅到中國大陸參加內戰的台灣兵到底有多少人數是不可能知道的。唯有期待有為的台灣新政府誕生,誠心誠意去追蹤歷史真相,否則這個謎底的解答是永遠得不到的。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wretch.cc/blog/cliquer/17778857
或著,「真實」端看我們願不願意去相信?
小時候似乎是在報上讀過一篇文章,說道西方用刀叉,中國用筷子,因為西方文明是侵犯的、穿刺的,而中華文明講究溫
文並存。當時覺得這真是了不起,見微知著,一點直中核心。回想起來,這種東西在當時能服人是因為符合當時的氣氛,
我們願意去相信這個。現在我們會發現中國菜用筷子是因為廚子早用刀把肉切好了。足見中國人是多麼陰險呀,殺人不髒
手呢。這麼寫一篇去投稿,牽拖些時事,說不定也上得了報。
我們如何得知我們是在點出真相,還是隨著潮流推波助瀾,告訴大家大家已經準備好去相信的「真相」?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catsun.lwmyueh.idv.tw/old/theory/pdf/weber/w10.pdf
http://catsun.lwmyueh.idv.tw/old/theory/pdf/weber/w07.pdf
「更重要的事,不管有沒有這種才能﹝孫注:領袖才能﹞,講台上的情境,絕對不是證明一個人是不是領袖的適當場所。做教授的,若是覺得自己有義務去當年輕人的顧問,並且也能夠得到年輕人的信任,願他在與青年們個人交往中,堅守這份崗位。假如他感受到召喚,覺得應該介入世界觀或黨派意見之間的鬥爭,讓他出去到生活的市場上去活動:報紙、公開集會、社團,任何他想去的地方。畢竟,在一個聽眾-甚至連持反對意見的人-被迫保持緘默的場合,表現自己堅持信念的勇氣,是太方便了些。」(韋伯,1991:159)
「只要生命的根據在其自身,須透過其本身方得了解,生命便只知諸神之間永恆的鬥爭。或者說得更直截了當:對生命採取的各種終極而一般性的可能立場,是不可能相容的,因此其間的鬥爭,永遠不可能有結論。這也就是說,在它們之間,必須要下決定。」
政治當作一種志業
學術當作一種志業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8%B1%E6%98%AD%E6%A6%A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B1%8D%E6%97%A5%E6%9C%AC%E5%85%B5
http://taiwan-soldier.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8938.html
……
日據時代台灣人,受日本教育,被大和魂感召以日本軍人的身份參戰。
日本戰敗投降,有幸回歸台灣本土的台籍日本兵面對江山易色,
從紅太陽旗變成青天白日滿地紅,但軍人宿命不變,
被強徵去中國大陸為國民黨向共產黨血刃。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