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梵高
尼采是古今第一狂傲之人,第一聰明絕頂之人,第一孤獨寂寞之人。
他對藝術、哲學、宗教、道德、文化等領域的極度敏感,
它駕馭文字的非凡能力,他思想的叛逆與狂傲,足以證明他是曠世少有的天才,
也許在更長久的歲月裡,他的思想和著作將會更加光芒萬丈的顯示這位天才的真實價值。
 
但我認為,尼采首先是少有的狂傲之徒,然後才是天才。
他在自己的著作和與朋友的書信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極盡他駕馭語言文字之能事,
誇大其詞地渲染、發揮自己哲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重要作用。

比如:「我為什麼如此之聰明」,
「人們將會理解我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哲學家,甚至可能還不至於此,我也許就是負著重大使命的一座溝通兩千年歷史的橋樑 。」
「鑒於在不久的將來,我必須向人類提出有史以來最莊嚴的挑戰,闡明我是何人,就十分重要了。我所肩負的宏大使命與我的同代人的渺小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這是因為他們既未曾聽過我的講話,也未見過我本人 。」
「實際上我寧願當巴塞爾的一名教授,也不願成為上帝 。」
「我是神,打扮成這樣 !」……諸如此類的話在他的著作裡隨處可見,
古今中外還有哪一個天才說過比這更狂傲自大的話語?
如果除卻他的狂傲之氣,那麼,他就與叔本華、黑格爾等人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可以統稱為偉大的哲學家。 

但另一方面,尼采卻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心靈非常脆弱的人,
他一生都在母親和妹妹的精心照料,呵護守候之中生活, 
而且常常消極悲觀、抑鬱煩悶。
他與朋友瓦格納決裂之時,他的著作受到冷落、批評之時,他的狂傲之氣一掃而盡,
顯示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孤獨迷茫,猶豫不定。

尼采的一生充滿了淒涼,他終身未娶,寡親少友,
過著「與世隔絕」般的生活,除了像瘋子般地沉醉於自己的哲學以外,
很少有常人生活的樂趣,卻嘗盡了人間少有的孤獨寂寞。

1889年,45歲的尼采瘋了,病中的他會突然擁抱和親吻街上的任何一個行人, 
並且對著路人大喊:「我是神,打扮成這樣!」 
他不斷地給朋友寫信,內容語無倫次,毫無邏輯,使朋友們摸不著頭腦,
有時又像一隻受了致命傷的野獸那樣奄奄一息的躺著。

1900年,尼采去世了,終年56歲。 

人的社會性和尼采的狂傲之氣決定了他必定會招致這樣的命運,
他所有的悲劇大約是他為自己的狂傲付出的代價。
這一切證明了尼采是人,不是神。 

尼采曾說:「一切事物,當所有的人們還在仰視時,我已經開始俯視。」
是的,他太聰明了,以致有「才高難入俗人機」的孤獨寂寞。
我常想,也許是他的絕頂聰明導致了他常人少有的孤獨寂寞,
是常人少有的孤獨寂寞導致了他脆弱的神經。

我也常常想,一個人,要是聰明得像尼采一樣,生命就沒有多少意思了,
生活中所有的快樂在他犀利的眼光中必然會黯然失色,
一切讓人們躍躍欲試的事在他的俯視下都顯得那麼幼稚和可笑,
這樣毫無趣味的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呢?

那樣聰明的人必定也要象尼采那樣孤獨寂寞,
像尼采那樣神經脆弱,也許還會像尼采那樣瘋掉。
我還是願做個普普通通、快快樂樂的人。 

尼採出生後的第九年,在歐洲荷蘭布拉邦特省一個叫松丹特的小村鎮,
出生了一位與他同樣偉大的人物,那就是19世紀末歐洲畫壇上最耀眼、最輝煌的巨星:
溫森特‧梵高。 

梵高不像尼采那樣溫文爾雅,紳士風度,聰明狂傲,
他是一個窮途末路的廢物,似乎上帝安排他到人間來時忘了給他一席之地,
窮困和窘迫一輩子都在對他窮追猛打,圍困堵截。

他沒有家庭和子女,沒有愛情、友情和健康,沒有金錢,
沒有可靠的物質生活來源,甚至沒有上帝。

他像一堆垃圾,周圍佈滿了蒼蠅和蚊子,散發出惡臭,使人唾棄,厭惡。
但這也是天才,是巨星,歐洲畫壇上永不隕落的巨星。 

梵高的一生是貧窮淒慘的一生,是麻木愚鈍的一生,是沒有快樂和意義的一生。
他20歲前後在一家畫廊做銷售工作,但他並不愛好畫和繪畫,
僅僅是為別人賣畫,也沒有比其他人更為出色的地方。

他比較憂鬱,容易壓抑自己內心的感情。
僅僅是為了逃避失戀的打擊,他選擇了離家出走,
以品嚐痛苦的方式來忘記拒絕他的姑娘,從此便陷入了長期與生存搏鬥的絕望境地。


在流亡過程中,他試著做過老師、牧師,學習過演講,接受過教育,結果表明他都不適合。
他經常把自己弄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沒有工作、沒有金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力量、沒有思想、沒有熱情和理想,
而最糟糕的是失去了賴以維繫生命的支點,
無數次的失敗和貧瘠不堪的生活使他沒有勇氣再開始新的生活。

「我是個廢物,我該去死掉」,他常常在餓得頭腦發昏兩眼發黑的時候這樣喃喃自語。 

梵高26歲那年,他在窮途末路之中,在生活的一片黑暗之中似乎看到了一點微弱的亮光,
他突然省悟到自己在懷念藝術世界,曾經畫店和美術館裡那些美麗的油畫,
在他僵直的頭腦裡漸漸地恢復了活力。

於是他開始了畫畫。他沒有想到,這個突然的想法使他為此而付出一生,
他更沒有想到,這個突然的想法為後來歐洲源遠流長的藝術史上寫下了多麼燦爛輝煌的一頁。
但梵高絕對不是喜歡畫畫,也不是想用畫畫來謀生,更不想以此顯身揚名,
僅僅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我在學畫畫。

畫畫的結果是使他的生活更加困窘潦倒,難以為生。
此時的痛苦不再是失戀帶來的,
而是因為不能自給自足和對自己生存價值的不斷否定帶來的,
所以他學習畫畫是機械的、茫無目地的。

他沒有任何繪畫基礎,又起步太晚,沒有老師和學友,
他在孤獨中擺弄著畫板、鉛筆和顏料,
拼出任何人都沒有見過、不為時人所承認的的東西。

他心中深藏的是像海一樣深重的痛苦和災難,
內心壓抑的是像火一樣的憤懣和力量,
他把痛苦和災難,憤懣和力量都毫無顧忌的傾注在畫筆上,
他不想去創造些什麼,也不想從中得到些什麼,
僅僅是因為再沒有其他可供他幹的事,
僅僅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僅僅是為了在繪畫中麻痺自己痛苦不堪的思想,
以此忘掉生命的痛苦,忘掉生活的窘迫,忘掉自己的存在,
他只能畫畫,不停地畫,拚命的畫,無所顧忌地畫,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畫,不受任何干擾和刺激的畫,
直到他心力憔悴,體力不支離開人世的那一瞬,畫筆戛然而止。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隻漏斗,
那麼普通的人都想從漏斗底部往上攀爬,
希望給自己爭取一個更大的生活空間。

而梵高在生活刀劍的逼迫下從漏斗的細部鑽了過去,
在那片茫茫無邊的曠野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他生前誰也沒有認為他會有出息,
雖然他那個有錢的弟弟一直在為他付生活費,
但那僅僅是出於對他的同情,認為他畫畫要比永久的流浪漂泊要好,
誰知道他死後竟然那麼的耀 眼、輝煌。 

現在,他的畫是稀世珍品,但是這些珍貴作品在他生前卻一幅都沒有賣出去,
那些寶貝在當時都被當成了廢物,一錢不值。
如今,誰要擁有一幅梵高的真跡,誰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但當年作畫的人卻始終與財富無緣,一生窮困潦倒,衣食難繼。
一位醫生曾嚴肅的對梵高說:「你是個非常神經質的人,從來沒有正常過」。

一個從來沒有正常過的神經質的人取得了這麼高的藝術成就,
而多少自以為聰明的人,多少正常的人卻碌碌無為。 

所以,朋友,如果有一天你在街頭看到一個滿臉憂戚,衣冠不整的人,
那麼,請你不要鄙視他,也許他是一位真正偉大的藝術家和天才! 

尼采和梵高,一個是貴族學者,衣食無憂,狂傲不羈;
一個是苦行僧,嘗盡了人間的風刀霜劍;

一個是早熟早慧的天才,
對文學、音樂、戲劇、語言、哲學等都有極大的興趣與愛好,出眾的才華令人望塵莫及;

一個是愚鈍麻木的蠢才,連生計都不能自保何以及其它;

一個像精品店櫥窗裡瑰麗高雅的藝術精品,一個像店外無精打采的乞丐。

有趣的是兩人都是偏執狂,都對周圍過於敏感,結局是最後都瘋掉,因為瘋狂而死掉。
更有趣的是兩個人都是終身未娶,沒有成家,身心漂泊,
尼采留下了幾句謾罵女性的話語,梵高為曾經鬼混過的妓女獻上了自己的一隻耳朵。 

尼采的一生像一出悲劇,梵高的一生像一出喜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d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